修禊是古老風俗,是巫覡的遺風。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周。【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俗。』漢代的【風俗通義】把禊列為祀典,說:『禊,潔也』。春日萬物生長蠢動易生疾病時於水上洗濯防病療病。說白了,就是一伙人在三月三,到水邊舉行一個儀式,學古代女巫『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災與不祥。)』期盼祛除一年來的所有不順利,不吉利,不舒服,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秉蘭草祓除不祥,這好解釋。如今的人出獄回家,跨火盆,用香薰草或石榴葉煮水洗浴以祛除不吉,在一些影視劇里還時有所見。可為何要『招魂續魄』呢?原來,在古人眼裡,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並沒有現在這樣森嚴。只要有空,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據說還無需過海關。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因為是鬼節,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着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人的魂魄就紛紛到鬼市去遊玩。待到雄雞報曉,大多數的遊魂都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了,卻還有少數遊魂樂而忘返。『招魂續魄』就是為了召回這些有組織沒紀律的遊魂。晚上,陽間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中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則是為了驅趕那些到陽間遊玩,卻樂不思蜀的鬼魂。 為『修禊事』,臨水宴賓、踏青、曲水流觴,吃艾糍的古時有很多,但為後人留下作品的,最出名的應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的【禊貼】,又叫【蘭亭集序】。而在博羅,1450年後(公元1807年),一個叫韓校的嶺南著名書畫家,也為『修禊事』,即興作了一幅【修禊金湖圖】。因其僅14歲的侄孫韓榮光當時亦即興賦詩和之,技驚四座而名留史冊。這位韓榮光就是日後名聞遐邇的道光舉人,任吏部給事十餘年,擅詩、書、畫『三絕』並著有【黃花集】的韓珠船。 韓校的【修楔金湖圖】,如今是否還保存在韓家子孫手裡,這不得而知。然而,作為一處在史冊上占有一席的神聖『修禊地』,博羅葫蘆嶺下的金湖銀湖,200年來一直少有人覬覦(在湖畔建築民居),得以完整保留卻是事實。否則,今天的『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就無處安放了。(徐穗輝) 來源:南方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