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2日電(楊曉衛 彭曉檄)『國際史學會一直致力於將單純歐洲性研討會轉變爲真正的全球性史學家組織,而我們此刻已經接近這個目標。到2015年的時候,第22屆國際史學大會在中國舉辦之時,這個目標將會完全實現。』國際史學會主席Marjatta Hietala在22日於濟南舉行的『區域文化與齊魯文明』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史學會執行局會議致辭中作上述表示。
當日,來自倫敦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大學6名教授分別從不同角度解讀了歷史上齊魯文明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上海大學陶飛亞教授從耶穌家庭視角來研究基督教與山東文化關係。他說,山東是最早建立『基督教家庭』的地域,作爲孔孟之鄉,山東接收基督教時會用儒家信仰來解釋,讓基督教起到『實用主義』作用。 倫敦大學教授狄德滿則指出孔子儒學思想在國外傳播與影響。狄德曼說,17世紀利瑪竇傳播孔子學說推動中華文化在歐洲世界的傳播。當然,西方學者看待儒學的眼光也不同:有人認爲中國人生活理念的運用已達完美程度;也有人認爲,儒家文化的繁文縟節沒有必要。 山東大學教授傅有德從『希伯來先知與儒家聖人探析』來解讀西方文化與齊魯文明關係。他認爲,希伯來人所謂『先知』與中國『聖人』社會地位相同,有類似秉性,都有喚醒世人的使命。而差別也有三點:儒家聖人不僅是先知,而且是哲學家;儒家聖人以人爲中心,希伯來先知認爲上天凌駕於『人』之上;儒家靠聞道、覺悟、內省獲得理念,希伯來先知則來自於『神』。 Marjatta Hietala說,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一直以來都是學術辯論的平台,也是新的研究方法和視角的交流論壇。此前我在山東看到大汶口文化陶土、龍山文化文物、商代的碗和漢代的銅鳥等寶貴收藏品,學到許多新知識以及孔子思想。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前幾年裡,國際史學會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協助下,成功組織了多次地區研討會,此次『區域文化與齊魯文明』會議延續了這一傳統,希望有更多收穫。 『區域文化與齊魯文明』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史學會執行局國際史學會執行局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本次會議是首次在中國召開。依照國際史學會慣例,本次會議是爲2015年在濟南召開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做準備而舉辦的一次籌備會,也是讓世界史學界了解齊魯文化的一次國際範圍內的高端學術解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