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9日電(上官雲) 綜合報道,日前,第一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觀眾的熱切關注中落幕,從【漢字英雄】,到【中華好詩詞】,語言文化類節目的收視火熱,讓人們重拾對『漢字荒』的憂慮。為此,記者致電【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郝銘鑒表示,在當代,很難談的上『漢字危機』,雖然存在個人漢字書寫水平不高的現象,但漢字本身的生命力還是很頑強的。此外,他還呼籲重視語文教學,在學校期間便為語言文字的學習打好基礎。
專家:當代很難談到『漢字危機』 『漢字類』節目的流行,曾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郝銘鑒對【漢字英雄】等兩檔語言類節目持肯定態度,他說,這幾檔節目中基本沒有娛樂性元素,但參與度很高,主持人提出題目後,現場與電視機前的觀眾均可參與,根據主持人的提問給自己測試並為自己打分,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檔節目就是很有吸引力的。這兩檔漢字類節目也給人們帶來了深深地震撼,比如漢字聽寫大會,有時主持人提問一些很熟悉的字卻沒有一個人能寫出來,這個結果很能刺激大家的神經,並引起人們對此現象的反思,進而引導人們去深刻思考語文教育、當下的語言政策,可以說,這些漢字類節目產生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隨着『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不少人發現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現象,並曾引起人們對『漢字危機』的憂慮。對此,郝銘鑒表示,此前的確曾有『漢字危機』的提法,但那時在上個世紀。當時有學者提出『漢字落後』說,認為『漢字是中國人的危機』,主張用拉丁文來代替漢字。而就今天的情況來說,的確存在個人漢字書寫水平不高的現象,但很難談得上『漢字危機』。漢字本身的生命力還是很頑強的,只是在漢字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電腦輸入法的問題解決後,這個所謂的『危機』會變得更小。 語文教學在學校中已被『邊緣化』 前不久,北京市出台高考改革政策,提高語文成績所占比重,這也引起了人們的熱議,認為會對語言文字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並引發『語文熱』。對此,郝銘鑒表示,其實許多年來,語文都沒有『熱』起來,在學校教育中,語文的位置並不高,在一定程度是相當邊緣化的。而且,在平面媒體中,並沒有幾家真正去關注『語言文字』的問題,電視中雖然有幾檔漢字類節目,但在總體的電視節目中所占比重並不大,所以在現在來說,還談不上『語文熱』。而且隨着節目的停播,除去學校教育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外,郝銘鑒認為,人們對於漢字的熱情很可能出現『人走茶涼』的現象。 其實,學校是學習語言最好的地方,學生應在此打好基礎。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反覆練習和記憶的過程,現在學校的語文教學應採取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幫助下學生積累詞彙量,詞彙掌握的多少代表着整個語文知識結構是否牢固合理。郝銘鑒贊成北京市高考語文改革,他說,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是很厲害的,這是一個提升人們重視語文教學的辦法。 解決『漢字問題』根源在於語文教學 當被問及有沒有緩解『漢字荒』現象的方法時,郝銘鑒表示,現在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人為漢字憂慮,但無人做有關語文教學研究的宣傳和批評,語言的應用研究雖然很多,出現問題也能很快的解決,但隨後制定的政策卻比較混亂,具體表現在無人執行,宣傳度不高等方面。比如【通用規範漢字表】出台後,至今仍沒有相關的研究文章,人們對其中一些漢字如何應用書寫並不是很清楚。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相關問題,為語言文字的學習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郝銘鑒表示,高考改革會對語言文字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關鍵還在於如何執行。具體來說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首先可以提升漢字類節目在整個電視綜藝節目中的比重,在更大範圍內提起人們的重視與參與。其次,媒體可以關注語言文字教育方面出現的難題,同時加強宣傳工作,這樣日積月累,便可以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社會課多開展與漢字有關的文化項目,比如舉辦書法展覽等,通過各種可行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漢字的重視、對語言文字教育的重視。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