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一批知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用上了來自台灣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由中華書局引進的台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台灣國學教材首次大規模進入內地課堂。
傳統文化教育欠缺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文坦言,這套教材的引進出版與當下中國內地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欠缺』有較大關係。它將爲內地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5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上,中華書局對外宣布正式引進台灣地區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以該教材爲載體,中華書局還將與一批內地知名中學共建中華傳統文化(高中)教學研究基地,並將逐步建立面向全國中小學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服務體系。 該書責任編輯王建說,引進台灣國學教材看似『突然』,其實『順理成章』。在王建看來,內地在國學典籍整理方面處於領先位置,國學研究領域也是『藏龍臥虎』,但『傳統文化教育』相對薄弱,沒有固定教材,也沒有專業教師隊伍,高中階段更是如此。 系統嚴謹但內容需改編 據介紹,修改後的引進版教材與原教材在內容和體例方面基本一致,【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分上、下冊,上冊爲『論語選讀』,下冊爲『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爲主,面向高中學生進行分類講解,分爲22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 大部分單元後還列有『今人今事』與『歷屆大考試題』。在『歷屆大考試題』方面,原教材僅選擇台灣地區高中大考試題,引進後的教材則改爲以內地的全國高考試題、地方高考試題以及高校自主招生試題爲主,更符合內地的教學實際。教材在編選上打散【四書】原有篇章次第,改用分類編輯的形式,多選擇爲人、爲學、論仁等主題,講述道德修養、教學、倫理、政治、禮樂文化等內容。 作爲選修課難消化 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受教材內容、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這套名爲【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台灣必選課教材,在部分試點學校中作爲課餘讀物,教育部持贊同和支持態度。 據了解,從1956年開始,台灣地區高中課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屬於必修科目。台灣地區現有48%的學校、5.3萬高中生在使用該教材。但目前內地對國學課的教學並沒有列入應試內容中,『涉及的部分文言文內容,都在語文科目中得到講解和考核』,因此學校多是把國學作爲選修課,主要是提高學生傳統文化修養和道德教養,尤其在高中,主要以誦讀經典爲主。 曾經關注過台灣國學教材推介的北京101中學目前也還沒有啟用該教材。『這套教材因爲內容太豐富,太成體系了,反而不適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大綱。』該校相關負責老師說,國學課在全日制教學中作爲選修課,本來課時有限。台灣國學教材內容量大,內地學校沒有那麼多課時來消化這些內容。(謝苗楓) 來源:海南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