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評『簽名收藏』:握一段歷史在手中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11-6 19:04|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1447| 評論: 0|來自: 京華時報

摘要: 『簽名收藏帶給我的愉悅,是任何一項其他投資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類收藏讓我覺得一段歷史就握在我的手中。』    ――福布斯   簽名收藏獨具魅力   比爾・蓋茨、馬爾科姆・福布斯和約翰・摩根有什麼共 ...
『簽名收藏帶給我的愉悅,是任何一項其他投資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類收藏讓我覺得一段歷史就握在我的手中。』 
  ――福布斯
  簽名收藏獨具魅力
  比爾・蓋茨、馬爾科姆・福布斯和約翰・摩根有什麼共同之處?也許您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他們那天文數字般的資產淨值。』不錯,但是,您大概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簽名收藏。福布斯曾經這樣說過:『簽名收藏帶給我的愉悅,是任何一項其他投資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類收藏讓我覺得一段歷史就握在我的手中。』此話出自這位閱盡世間百事的媒體大亨和涉獵廣泛的收藏名家之口,足見簽名收藏的獨特魅力。 

  西方的簽名收藏從何時開始無實據可考。有史料顯示,古羅馬帝國的元老及作家普林尼就曾持有凱撒大帝的信件和手稿的收藏,但這種收藏只是非常稀有的個人現象。到了中古時代,歐洲的手工業界流行着一種行規,那就是學徒師滿之時,須到多個不同的工作室去積累經驗,此後才會獲得行會的開業許可。為了取得相關憑證,這些學徒會隨身攜帶簽名冊讓工作室的主人們留字為證。這可以說是簽名收藏成為一種群體行為的開始。這種行業實踐讓很多人意識到,將不同的手書和簽名聚集到一起,會產生一種社會價值,會對收藏者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地位有所助益。不過,這種收藏還是一種以實用性為目的的收藏,被收藏者也不一定是名人或大家。
  注重藏品背後故事
  真正將簽名收藏作為一種愛好和休閒,且形成社會時尚,是18世紀的事。那時,歐洲的上流社會開始追捧大文學家、政治家和其他知名人士的書信、手稿。起始階段的收藏重點是已故名人的手跡,比如,大詩人彌爾頓和歐洲各皇室已故成員都是被收藏的對象。到了19世紀,在世名人名流的手跡也加入了被收藏的行列。這些藏品大都是通過非商業性的私人渠道流動的。在當時那種社會階層和等級都還分明的年代,能夠擁有這類藏品,無疑是對收藏者本人社會地位的彰顯,使得收藏者在他的社交群體中更受重視和尊敬。
  歷史繼續延伸,收藏的概念也不斷演變,像福布斯這樣的近現代藏家不只看重藏品的名頭,也同樣看重藏品背後的史實和故事。一件藏品是否和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相關,是否與一部名作相連,是否顯示了某位名人不為人熟知的某種行為方式、思維取向,甚至個人隱私等等,都成為藏家們考慮的因素。對這些藏家來說,一件好的藏品可能提供一個特殊的,僅為少數人所知的歷史視角。這不是從史書上讀來的歷史,不是被別人詮譯過的間接信息,而是從握在手中的實物中感悟或挖掘出來的,哪怕是一件小事也別有一番韻味。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曾經將玩簽名收藏比喻為與歷史人的私人會晤。
  簽名收藏影響內地
  同時,隨着西方社會結構的鬆動和商業化的發展,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簽名收藏愛好者的群體中。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有幸把一張拿破崙調動兵馬的手諭、一份林肯總統任命政府要員的官文擁為己有,是一件新奇且令人興奮的事。很多人一旦接觸便被深深吸引,欲罷不能。但真正值得收藏的簽名藏品是有限的,供求關係的驅動使藏品的商業價值開始攀升,這又為簽名收藏注入了新的動力。
  自20世紀20年代,隨着電影、廣播、電視的逐步普及,大眾的文化價值取向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興媒體上頻頻出現的影星、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的簽名照及簽名紀念品也成了被收藏的目標。數字化信息和通訊時代的到來,幾乎對所有傳統的信息載體,如書信、出版物等造成負面衝擊,它們的傳統價值被淡化,甚至開始被遺忘。然而,簽名收藏的魅力非但沒有被新技術的浪潮淹沒,相反的,這些藏品中蘊含的,不可能被數字化的獨特內涵反而顯得更加珍貴。
  三個多世紀以來,西方簽名收藏的群體愈來愈大,收藏者的熱忱更是有增無減。這種愛好早就跨越了語言和國界,成為了一種國際化的行為。中國作為一個重新興起的大國,無論是在經濟上、技術上,還是在文化上,都在顯露出盛世之時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和胸懷。在這種大環境下孕育發展的收藏文化,它的觸角也會自然而然地擴張到國際空間。名人簽名這個極具跨國影響力和文化穿透力的收藏板塊的啟動,也許正顯示了中國收藏界的先行者放眼世界文化、縱橫中西古今的新情懷。
  □藏品故事
  【摹莫高窟晚唐供養菩薩】亮相藏市
  葉恭綽點化張大千創作
  張大千以『菩薩』為題材的畫作近年來一直是藝術市場的常客,並屢次以高價拍出。即將現身嘉德秋拍的【摹莫高窟晚唐供養菩薩】將再次吸引藏家目光。
  據嘉德拍賣介紹,該畫作於1949年,為張大千畫奉『遐庵居士』所作。『遐庵』即葉恭綽,葉恭綽早年從政,建國後棄政途而投身文藝。在張大千的眾多朋友中,葉恭綽是少數幾個能夠在藝術上影響他的人之一。兩人之交始於1928年。葉恭綽對張大千的藝術造詣了解頗深,他曾力勸張大千專攻人物畫,勸其『棄山水花卉,專精人物,振此頹風』。振此頹風的辦法,便是追古溯源,而人物畫之『古』、之『源』便在敦煌,在莫高窟。可以說,葉恭綽間接地啟發了張大千的敦煌之行,張大千自己也曾說過:『西去流沙,寢饋於莫高、榆林二石窟者邁三年,臨摹魏、隋、唐、宋壁畫,皆先生啟之也。』【摹莫高窟晚唐供養菩薩】用線修長細潤,活潑生動,用色濃艷諧和,雖然是硃砂石綠,卻毫無煙火媚俗氣,華麗而覺妙像莊嚴,美無其匹。
  這幅敬寫妙像莊嚴的供養菩薩,在畫、字、印各個方面都異常精心,是張大千典型且精彩的敦煌風格的代表作品,亦是研究張大千人物畫風格演進的重要資料,更是張大千和葉恭綽數十年友情的重要見證。葉恭綽得之,頗覺欣喜,遂以楷書恭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往生淨土神咒和准提神咒三段佛家經文於其上。一字一句,一勾一划均小心恭謹書寫,葉恭綽對此畫的珍寶喜愛之情,可窺一斑。
  京華時報記者楊菁
  □我與藏品
  失而復得的雞血九龍壁
  1982年,我被調入巴林右旗擔任長途電話線務員,單位與礦山加工廠僅有一牆之隔,便經常到礦山看人挑選巴林雞血石,漸漸耳濡目染,自己也頗為喜愛,便開始收藏,幾年下來倉庫里便被堆滿,我也成為了巴林石的行家。
  1995年我自己開了礦廠,挖礦兩年終於發現一塊絕品雞血石。這塊原石重達100多公斤,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也不敢輕易下手,一直琢磨將它如何雕琢成品。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浙江青田發現一件雞血石九龍壁,便有靈感,找尋優秀雕刻師將這塊絕品雞血石雕製成九龍壁。最終這件絕品雞血石經過一年多雕制而成,光雕工費就42.5萬元。
  初見這塊雞血石九龍壁(上圖)時,內心激動萬分。經過雕琢後的雞血石重達10公斤,顏色鮮紅艷麗,仿佛是剛流出的雞血,色彩對比強烈,光彩可人,分外奪目。其上的九條龍騰雲駕霧氣勢磅礴,活靈活現,造型大氣,更因雞血石獨特石料的點綴而豐滿絢麗。
  取回來後,甚是喜愛,小心藏放。其間還有一段失而復得的小插曲。由於此塊雞血九龍壁甚是難得,眾多藏石愛好者曾登門希望高價買走這塊九龍壁。1997年,河北一個石油老闆以高價將這塊九龍壁買走,但是一個月後我開始後悔了,見不到九龍壁的日子不好過,天天想念,知道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後來,與藏家交涉後得到他的體諒,九龍壁失而復得。此後,我就更加珍愛它。2005年,曾經有人出價9000萬想要購走,我也沒有動搖。時至今日,我時常會拿出來『顯擺顯擺』,讓大家一起分享這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絕品。
  藏家於占武口述京華時報記者楊菁整理
來源:京華時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