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讀書人在曬『最後悔的書』。【收穫】雜誌編輯部主任葉開就發微博說,『我去年買了最後悔的是【這個天國不太平】(小品文拼湊)和【南渡北歸】(這部小說真爛)』;編劇史航吐槽說,自己近年買了三本後悔的書:【南渡北歸】、【沉默基因】、【魯迅的鬍子】。
接下來,就有很多網友跟着紛紛吐槽,玩起接龍遊戲了。於是,很多暢銷書還有名家經典,也都紛紛『中槍』,被標識成『爛書』拿出來示眾。比如,年輕人極喜歡的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我曾很喜歡的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穆斯林的葬禮】,也都無法逃脫,不能倖免,真可謂是『無書不後悔』。 為什麼『最後悔的書』會掀起共鳴呢?我覺得,這事還真不能怪『書太爛』,而是要怪人缺乏獨立閱讀的精神。人的精神是分層的,人的精神層次也會隨着時間不斷提升。這就註定着,一個人的閱讀體驗是變化的,需要面對的書籍內容,也就必須不斷迭代。如果說有最不後悔的書,那一定就有在某個特定時間節點最能擊中閱讀者心靈,滿足閱讀者需求的書。這實際也就要求,在閱讀上,我們時時都要做到不盲從,不隨大流,而要堅持自我,有獨立精神。這樣,就會隨時找到可以和自己心靈對話的書籍了。 現在圖書市場猶如汪洋大海,很多人一頭扎進去,很容易找不着北。特別是,很多書被炒作包裝,掛羊頭賣狗肉。加上有太多書評沒節操,失去起碼的獨立價值判斷,多是在替市場做吆喝,多是在講人情賣面子,甚至有的書評完全就是為了拍作者馬屁,在這種情況下,確實也有很多爛透頂的書被吹噓成『神作』。市場泥沙俱下,圖書免不了會有爛貨,但人的閱讀不應該濫。所以,我覺得,與其為『最後悔的書』失落與憤怒,還不如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在選擇圖書的時候失去了讀書人應有的獨立精神。 在我心中,似乎沒有什麼能像閱讀這樣,可以讓我們每個人完全進行自由選擇了。悲哀的是,儘管自由是個好東西,但當自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又經常不會去消受。當然,任何一種自由都會遭遇干擾和捆綁,讀書當然也不例外。這不僅體現在前面所說的書評人沒節操,還體現在一些自以為是的文化權力,喜歡給人開書單,下閱讀任務,而且還總喜歡給出『必讀』的結論。不過,面對這樣的粗暴無知,閱讀者實在不應該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自由選擇權。自由是靠自己守護和爭取的,如果連閱讀這樣很容易獲得的自由都自我喪失,那麼也不能過多去怨天尤人,感嘆自己不幸碰上『最後悔的書』了。 閱讀是一種文化行為。可以說,當前國民閱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就是文化生態的寫照。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卻總能看到無數人一窩蜂地追捧一本書,像是在爭搶一顆兼治天下的救心丸一樣,這種現象真的太可怕了。如果現在要去調查一下什麼才是『不後悔的書』,恐怕答案多會聚焦在那些『黑厚學』、『成功學』、『辦公室政治』、『商業謀略』之類的書。事實上,這類多擺放在機場的書店書,每天都在享受着行色匆匆的人們的撫摸。這種現象,說到底,也就是因為人的行為沒有受獨立精神支配的體現。 人非聖賢,誰也免不了會買幾本『最後悔的書』。但是,如果總是在買『最後悔的書』,如果總是找不到自己的閱讀方向,無法建立起自己的閱讀體系,我覺得,也就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讀書是自己的事,是靈魂的事,未經反思的閱讀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所以,在我們紛紛吐槽被『最後悔的書』侮辱情感與智商的時候,應該去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會掉進那些文化垃圾里,為什麼會失去獨立的文化人格,為什麼會讓原本應該自由寬廣的內心變得那麼逼仄僵化。 想清楚這些問題,買到『最後悔的書』的概率肯定就會越來越低了。 來源:晶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