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所買的書中,有沒有幾本讓你最後悔的書呢?【收穫】雜誌編輯部主任葉開近日在微博上分享了買了讓他最後悔的書,編劇史航隨後開始『吐槽』。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跟帖吐槽這些年買過的最讓自己後悔的書,岳南的【南渡北歸】和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似乎被網友吐槽最多。(11月11日【揚子晚報】)
手有五指,長短不一。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無論你多麼愛書,又多麼會品書,總會有那麼幾本讓你後悔的書。如果你是真正喜歡閱讀又經常性地閱讀,那麼,隨著閱讀數量的成長和閱讀水平的提升,對書籍品質的要求也必定步步提升,『後悔』的標尺也必定在閱讀過程中實現水漲船高。同時我們也並不否認時下書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但處於一個出版物種類繁多且卷帙浩繁的時代,這遠比歷史上那種因書籍高度匱乏而無從選擇要幸運。 從概率角度上看,每個人眼裡都會存在那麼幾本讓人頗覺最後悔的書。但我們也應看到,在這些『最後悔書』的書單中,拋開那些真正不值得端到台面討論的爛書不談,一些名人的『名書』頻頻上榜不能不令人頗覺詫異,如【南渡北歸】和【人生若只如初見】等。這或從側面反映,至少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一些名家的書籍品質並未得到與其名聲同等的質量保證。這其實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即名人出書如何保證質量。 書籍出版本身兼具兩大特徵,即市場和文化。雖然市場有追逐時髦潮流的短板,但時髦潮流未必就一定都是爛書。有一點我們也應當相信,就是那些人人都覺得爛透頂的書,不太可能從市場上獲得豐足的回報。換句話說,市場可以淘汰爛書,但市場並不一定必然激勵『產』出好書。相反,由於名人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場號召力,一些品質欠佳的書籍可能傍著名氣而混淆公眾的判斷。前兩年,王朔推出【我的千歲寒】後,一些讀者反映看不懂。王朔於是直言建議『看不懂別買』。事實上,很少有人會有這種『自損』的豪邁氣度,反倒是自己極力鼓譟不說,還會拉著一幫『臉熟』名人幫忙拉人氣。 『最後悔的書』一呼百應,實際折射的是現實書評空間萎縮困頓的窘態,以及書籍品質評價機制的話語弱勢。文學評論家白燁說,『一個沒有書評的社會是不可想像的』,這並非危言聳聽。網友紛紛披露『最後悔的書』,何嘗不是對書籍的一種評價,只不過這種評價太過滯後,對書籍出版源頭的反促影響極其有限。所以眼下真正的問題在於,書評怎樣在這個世俗的時代昂揚成長,怎樣突破當前避重就輕、只褒不貶的亂象。總覺得,書評應是繁雜出版物中的一澗涓涓清流。(禾刀) 來源:深圳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