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10年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以下簡稱【字表】)正式發布,這一成果被語文界稱作是我國關於漢語規範字集大成性質的語言文字法規。然而,新【字表】增加的200多個字是當前的國家強制標準里沒有的字,也是現在海量的電子設備和系統無法處理和表達的字符。儘管眾多信息化專家在5年前就開始針對【字表】進行不斷的質疑,卻終究沒能擋住『被規範』命運。
一封有去無回的『質疑聲明』 『沒有用的,所謂徵求意見只是走個過場。』原中央民族大學計算機系許壽椿教授說起這場信息化界的質疑,現在只有失望。他曾任中文信息學會理事,是著名的計算機學者。 時間回到2009年8月25日社科院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正值教育部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並徵求社會意見期間,當天的與會者很多都是漢字信息化技術方面的資深專家,許壽椿也位列其中。 『現在漢字普遍信息化了,我們看到的印刷出的漢字基本都出自計算機,所以最好別造新字,因為增加一個字就得增加一個新編碼。』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立建,針對新【字表】新造的類推簡化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許壽椿在會上表示,『在機械打字機、四碼電報、鉛字排版印刷三者被淘汰後,我們已經跨入數字化時代,因此【字表】完全不合潮流。』 雖然不是信息化專家,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院李敏生認為,新【子表】與60年代漢字簡化思維是一脈相承。漢字研究專家蕭啟宏也認為這樣做有中斷漢字傳承的危險。 一場普普通通的研討會,卻成為信息化專家們對語言文字界的公開質疑,他們擔心【通用規範漢字表】如果正式發布,會給電子信息化處理帶來巨大問題。 會上,與會學者們共同簽署了一封質疑聲明,他們希望正值徵求意見期的【字表】制定部門能夠充分考慮信息化界的這一意見。 他們在聲明中寫道,『任意改革漢字,使兩岸不能通用,國內外不能通用,古今不能通用。』『希望教育部收回【字表】,迅速組織專家學者,而不是只組織少數從事過和支持過文字改革工作的人,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和充分的論證。』 然而幾年時間過去,當時在聲明上簽字的許壽椿和其他專家一樣,始終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任何反饋,即便聲明上的每個名字都是我國信息化行業響噹噹的專家。 『最終還是通過了,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心裡明白所謂的徵求意見只是形式而已,而意料之外是因為不敢相信這麼多專家的意見真的被忽略了』,面對日前正式發布的新【字表】,許壽椿百感交集。 與國家標準打架的新【字表】該如何落實? 為什麼語言文字界辛苦10年的成果,會成為信息化專家們批駁的眾矢之的呢? 『【字表】共收錄漢字8105個,以圖形格式排印。表面看沒有問題,可是我們專門搞信息化的人仔細一看就知道,其中有200多個「外字」。』信息化專家、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表示。他所說的『外字』是指當前的國家強制標準GB18030里沒有的字,也就是說現在海量的電子設備和系統無法處理和表達的字符。 所謂的『外字』會為信息處理造成怎樣的困擾呢?徐祖哲舉例,比如火加一個區字,過去這個字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新【字表》裡出現了,並且成了規範字,它實際上是由『唷弊擲嗤萍蚧而來,但是在全國乃至使用漢字的所有國家的電子系統中都打不出來這個字,即使是現在的一些手寫輸入工具也寫不出來這個字。 『會出現的最簡單的問題是,父母拿着已經被收錄進字典的這個字作為名字去給孩子上戶口,或者人們拿着這個字去完成各種註冊程序,雖然字典里有,可是這個在所有的電子政務系統中是沒有的,一邊說是規範的,一邊說是不規範的,這不是自己的制度在打架麼?』徐祖哲表示。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字無法輸出的問題呢?很簡單,因為當前國內所有的漢字處理系統都是嚴格遵循國家強制標準GB18030,而且這個標準的形成也經歷了複雜的演變過程,是讓漢字跨入電腦時代的標誌。 經歷了這一過程的許壽椿向記者介紹了這個漫長的過程。1980年我國開始簡繁體漢字統一編碼的技術標準設計工作,受到整個漢字文化圈和國家信息產業界的重視,很快產生了中、日、韓國簡繁體漢字統一編碼的國際標準及與之相對應的中國國家標準,這個標準又經過不斷演化,2000年開始實施更加完善的GB18030,至今已經13年,它與通行的國際標準兼容。 『有人說標準可以修改嘛,把這些字加進去不就行了。』在徐祖哲看來,重新制定一個新的標準確實容易,幾個人一年多時間就可以做成程序。但是,難在如何迅速地推行這個標準。 許壽椿說出了這個過程有多艱難,他認為如果新【字表】真要實施,各種字體字庫,各種字典、教材都要作廢,許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當今數以億萬台的電腦、手機打印機、手機、掃描儀以及與漢字相關的操作系統、輸入法、數據庫、辦公軟件等等,都要做修改。再加上貿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場上與漢字處理相關的國外電子產品,都要遇到這樣的統一性問題。 『如果要統一修改,單是一個小小的芯片更換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就不可預算。如果不做統一修改,電子設備和系統將失去起碼的一致性。』徐祖哲表示。 他認為,漢字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人的漢字,任何的變動都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漢字的統一性。『更嚴重的是,按照新【字表】,很多字不在國家標準里,也不在國際標準里,也就是說這些字讓港澳台、日、韓等漢字使用國根本無法識別,也不承認這個字,甚至在交往中一個簡單的官方文書都會出現誤解和矛盾。』 語言文字界和信息技術界長期在兩條道上跑車 『語言文字界和信息技術界長期在兩條道上跑車,不協調的情況是很嚴重的。現今的許多問題,包括此次【字表】所反映的問題,就是長期兩張皮這種狀態的表現和後果。』說起為什麼會出現新【字表】與使用了13年的國家標準『打架』的問題,許壽椿這樣認為。 改革開放以來,漢字電腦化運動和文字改革恢復工作相繼開始。『但是兩者是並行和同時展開的。』在他看來,這也就意味着兩個密切相關的工種之間缺乏協調一致的機制。 許壽椿透露,2009年新【字表】公示並且徵求公眾意見時,曾經參與主持國家信息處理技術標GB18030制定的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立建就說過,2005年他就曾經親自向當時主持新【字表】設計的漢字專家王寧教授等說過,請他們一定把新【字表中】國家標準里沒有的字及時通告給漢字編碼標準組,以便協調一致,但是一直沒有任何消息。 徐祖哲則介紹,在開始制定國家強制標準GB18030及其他標準前,制定者實際上都徵求了語言文字工作者的意見,標準中應該包括哪些漢字的部件,哪些字是規範漢字,都進行了溝通,所以才有了國家強制標準的推廣和今天的漢字電子化成就。 但是新【字表】的制定卻讓他失望,『從新【字表】的說明中可以看出,雖然貫徹了【通用語言文字法】,但實際上卻造成了各個部門的方針政策在打架。它貫徹它的文字法,提高了它自己的標準化水平,但並不是國家強制標準的那個標準化。』 徐祖哲認為,『國家強制標準早就在執行,已經推廣到全國。既然最終目的是提高信息化和社會發展需要,就要承擔起協調的工作,不能自已干自己的。否則,做出的方案很難實施。』 『我們信息產業方面工作者的意思不是說漢字不能改動,不能增加,怕給自己的工作添麻煩,而是說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對於漢字的任何改動都應經過多個部門,甚至多個國家的協調一致才能進行,不能閉門造車,從自己的領域單一的考慮問題,』徐祖哲最後強調,他和很多信息化專家一樣,並不是反對漢字的科學改革和演化,而是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要與時俱進,站在信息社會發展和國際化的視角看待漢字改革的問題。(光明網記者吳晉娜) 編輯:秋痕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