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和【一代宗師】電影取景地――世界文化遺產廣東開平的碉樓與村落,容納中西建築之美,讓觀眾有一種『長居其間』的衝動。
近日一份最新保護規劃,明確提出碉樓可開放『居住體驗』,有望滿足人們這種『生活在別處』的願望。但對於『碉樓開客棧』一事,期待之餘,也引來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關注。 可以住的碉樓還是原來的模樣嗎? 2007年,開平碉樓與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爲廣東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開平市目前聳立著1800多座形態各異的碉樓。 根據開平市政府本月對外公示的【開平碉樓與村落保護規劃】修改稿,將有57座碉樓可用來『居住體驗』,【讓子彈飛】拍攝地的自力村村落與方式燈樓片區就有7座碉樓在其中。 『改成可住宿,不就要改動裡面結構嗎?然後日子久了也只有拆的份了!』『實實在在的破壞,那些經營者不知道會把建築內部改成什麼樣!』『強烈反對碉樓亂開發,改造了就不是碉樓了!』――反對者擔心碉樓『轉身』變客棧,輕則『傷筋動骨』,重則讓百年碉樓『毀壞殆盡』。 『開平碉樓數量那麼大、範圍那麼廣,其實人們並不會也不必一棟一棟去觀賞。「居住體驗」可以說是豐富它使用的一種方式。』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馮江認爲,很多文化遺產成爲廢墟之後,只能比較被動地保存,也有的成爲博物館或管理設施。如果遺產的空間有實用性,去使用它是很正常的事情。 對此,規劃強調將『嚴格按照世界遺產真實性、完整性要求,妥善處理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還準備將『35座碉樓明確確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原真性、整體性,這其中的「真實性」並不是靜止的,不是說歷史上有那樣的一個光輝時刻,就讓建築停留在那一刻。』在馮江看來,很多世界文化遺產最初就是爲居住而建造的,並非觀賞品,這些遺產本來的居住形態和文化景觀,是它被選爲遺產的原因,應該積極恰當地被使用。 開平市在規劃中表示,適用『居住體驗』的57棟碉樓爲『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或保存較好的居廬,和部分結構堅固的碉樓』。強化防禦功能的爲『碉樓』,以居住生活爲主要功能的則爲『居廬』。 以活化利用繼續書寫建築物的歷史 據開平市政府介紹,全市有1800多座碉樓保存完好。其中,開平碉樓與村落遺產區內收入40座碉樓和居廬以及3個村落。目前這40座碉樓和居廬只有一座尚在居住,其餘39座已『人去樓空』,除了開放遊覽的10座,其餘30座均處於關閉狀態。 由於人口向區外遷移以及向城鎮集中和勞務輸出,大量遺產村落出現『空心化』,影響傳統的村落功能和田園景觀。與此同時,碉樓遺產分布雜亂,且道路狹窄,加之碉樓所在位置多數在村鎮的後部偏僻之處,有些甚至在農田和池塘當中,所以建築物的利用率非常低下,貨運與消防通道也不暢通。 這種被閒置、被切斷社會文化聯繫的狀態,使得大多碉樓作爲一種歷史文化資源,在衰損、被浪費。許多文保專家和人士都認爲,對碉樓的積極的活化利用,才是保護的唯一出路。 開平碉樓與村落專項基金會秘書長江漢告訴記者,2008年,他就開始對碉樓『活化改造』。一棟1923年建成的碉樓『震東寄廬』,在不改變建築外貌和結構的情況下,通水、通電,加設衛生間和廚房,裝了空調但不掛於外牆,有了24小時熱水和網絡,一個現代生活的家居空間顯現出來。漢江在開平碉樓里有了一個舒適的『家』。 『這就像繼續書寫建築物的歷史。』馮江說,活化利用的過程,需要嚴格的改造方式。修復加固部分應該可以比較容易地拆卸,要可逆,不妨礙日後採取進一步的措施;選用修補材料時,要製造一些可識別的區別,不能假裝是原樣修復,變成造假和做舊。 『託管認養』不可持續 對於開平碉樓的保護,到底採用怎樣的方式更爲有效和持續? 據了解,2011年12月,廣東省曾召開開平碉樓認養大會,確定了首批32座碉樓對外提供認養,共促成23座碉樓獲得認養,籌集認養資金403萬元。但這種認養,只是企業替政府買單,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開平市政府的公開信息顯示,即使遺產區內擬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35座碉樓,目前只有17座辦理了政府託管手續。 被認爲最早『試水』民間認養碉樓的江漢坦言,政府託管和社會認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很難推行。託管工作如果一棟一棟地去尋找認養對象,由於碉樓數量眾多,各自獨立,缺乏聯繫,所以認養的潛在對象並沒有太多開發興趣,而且業主也不會投入其中。 他的建議是以村莊爲單位,成片成村進行保護發展,形成規模,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