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目:中國熱始終升溫 漢學家共商中外文化交換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丁一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進步,中國文化熱在全球始終升溫,專門鑽研中國的『漢學』在國外也成爲搶手學科。日前,由文化部主辦的『漢學家與中外文化交換』座談會在中國國度博物館舉辦,來自全球17個國度的數十位聞名漢學家,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賈平凹、麥家等15位中國馳名的作家和文化學者,齊集一堂,盤繞中外文化交換、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等議題,開展了深化討論。 目前,中國文化正以其獨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在世界各國掀起中國熱。已經把莫言的作品翻譯成日語的日本資深漢學家菱沼彬晁說,中國的崑曲使很多日本人爲之傾倒。『許多日本觀眾被崑曲的魅力所吸引,並爲之傾倒。崑曲的音樂、旋律優雅的坦率笛聲、美妙的歌聲,還有台詞所具備的極高的文學性,讓人們實踐感遭到爲什麼中國文人會喜愛崑劇。』 中國文化不僅僅是在日本這樣與中國文化體系相近的國度引起共鳴,在和中國傳統文化懸殊的國度,也展現出始終晉升的吸引力。莫斯科情誼大學教授尤里・塔夫羅夫斯基也切身感遭到了俄羅斯的中國文化熱。『普通人對中文以及中國文化的興味越來越大。我有許多朋友,他們知道我是漢學家,所以見到我就說,給我提供一個教中文教得好的學校,我想讓我的兒子、女兒或者孫女學中文。如今在莫斯科以及其餘城市,許多學校都教中文,致使許多鋼鐵或石油類的專科高校也在教中文。』 面對始終升溫的中國熱,與會的漢學家們也經過他們各自的專業範疇,在各自的國度,力圖全面地展現著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司美茵女士就努力在倫敦展現從古到今、一以貫之的中國文化。『在英國,咱們在博物館方面,常常做古代的展覽,同時也做一個當代的展覽。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由於以前,很多外國人感覺中國就是一個古老的文化,不了解當代也是非常活躍的,非常靈感的。所以如今咱們常常故意的做古代的跟當代的,在一樣的時間。』 中外文化交換本身,其實和它交換的屬性有著一樣久遠的歷史。愛講故事的莫言跟大家分享了遣唐使和鑒真東渡的歷史故事,並且跟會場裡的這些新時期的『遣唐使』們說,要想出漢學的好作品,就得真正走進中國老百姓裡面去。『我想作爲一個漢學家,不管是翻譯中國當代文學,還是鑽研中國文化,都應該有非常深厚的漢語功底之外,還是應該深化要中國的生活裡面去,跟中國的老百姓不能長期的打成一片,也要時常打成一片。使你們的鑽研有更加感性的意識、更加細節化的、感性化的、活潑鑽研的風貌。』 作爲中國文化的官方推進者,中國文化部長蔡武也激勵各國的漢學家們走進中國,了解中國,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增進中外文化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最終實現各文化異曲同工,世界協調。『咱們也希望漢學家們能夠更多的走進中國,在停止文本翻譯和鑽研的同時,也能真實的體驗、調查、鑽研中國的現實生活。爲促進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增進中外文化的交換做更多有意義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來參會的漢學家們,在年齡層上是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人。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資深漢學家,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也有八零後新秀,這如同標明了漢學在全世界的欣欣向榮,始終有新穎的血液參與到鑽研漢學、流傳漢學、將中國文化傳向世界的行列當中。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