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之一,黃石市制定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7項創建任務:一是擦亮特色文化品牌――礦冶文化,確定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黃石國際礦冶文化旅遊節,弘揚礦冶文化;二是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文化半島』,以市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廣電中心為基礎,加快建設黃石文化體育活動聚集區;三是唱響『地方戲』,實施非遺項目『西塞神舟會』保護和傳承工程,以國家級非遺項目『陽新採茶戲』打造中國採茶戲之鄉,並打造大冶中國武術之鄉;四是打造『體育之城』。依託黃石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和黃石籍體育明星效應,每兩年舉辦一屆國際乒乓球節,積極組織和承辦各類體育賽事,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五是建設黃石工業遺產片區,整合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天坑等工業遺產,全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六是弘揚紅色文化,以龍港革命舊址、大冶兵暴舊址、紅三軍團革命舊址為重點,加大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做大做強紅色旅遊;七是培植特色品牌文化,加大『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創建力度,加快企業文化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現在的黃石市,上到市級博物館,下到鄉鎮文化館,特色文化的氣息感染着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博物館陳列着黃石的採礦史,文化館收藏着陽新布貼等非遺作品。走進陽新的村子,可以聽到農民閒暇時哼唱採茶戲;在大冶市陳貴鎮,由農民組成的舞龍隊已經走出國門,並在國際上獲獎。 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創建 南嶽社區位於黃石市楓葉山下,總人口7188人。社區中有華新集團、港區建設局等單位。社區經常組織各單位參加各種形式的文體展示、競賽活動,促進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湖北師範學院的志願者與轄區內的困難家庭結對,40名青年志願者與社區10多名貧困學生在社區多功能文化活動廳簽訂了『一對一』扶貧助學協議書,輪流開展『一對一』的幫教服務,每周義務幫扶時間不少於兩小時。 怎樣在公共文化建設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是許多地方和部門都在思考的問題。黃石市的理念是,創建工作不能脫離群眾,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是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黃石市積極促進重點工礦企業與政府、社區攜起手來,如黃石市十五冶公司與十五冶社區共建,其創建經驗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華新水泥與所在轄區南嶽社區共建,使南嶽社區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大冶有色與下陸區政府協作,支持所在轄區銅花社區文化建設,並準備興建銅花文化廣場;大冶鐵礦主動與鐵山區合作,將原鐵礦中學地塊轉讓給鐵山區建設文化館、圖書館;勁牌公司支持大冶市公共文化建設,準備投資1億元興建大冶文體活動公園。 此外,黃石市還積極爭取社會賢達、『先富』人群支持公共文化建設,其中大冶市大箕鋪鎮頂壢腦村的曹祥金捐資800萬元支持村莊和文化建設,建成了投資80萬元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大冶有色、新冶鋼等一批企業組建的文藝隊,不僅是企業宣傳文化工作的主力軍,也是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廣泛爭取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黃石市通過了【關於推進黃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其中有6條政策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黃石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正在這片曾因礦產、工業而色彩斑斕的熱土上悄然繪製新的絢麗畫卷。王立元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