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2日電(李江帆耿丹丹)一塊鵝卵石,可以幹什麼?可以鋪路、修房,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四團的康艷眼中,這鵝卵石確是個寶。在這小小的鵝卵石上,康艷一筆一畫的描繪着團場的美好生活。
12月11日,走進十四團婦聯辦公室,在辦公室一角的一個展櫃中,整齊的擺放着一些石頭彩繪作品,小青蛙、七星瓢蟲、鼴鼠等小動物活靈活現,聖誕老人、彌勒佛等人物畫像傳神逼真,大幅的鄉村景觀圖意境深遠,無不體現了創作者的匠心獨運,而這些工藝品都出自十四團的草根藝術家康艷和她的團隊之手。 康艷告訴記者,早在求學期間,她就對繪畫有着濃厚的興趣,她曾跟隨上海知青系統的學習繪畫技術,當時還是個中學生的康艷,就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舉辦自己的個人畫展。『當時,老師教我說,繪畫首先是要用眼睛發現生活,到生活中尋找靈感,從那之後,我把每天看到的東西都畫下來,一直堅持到現在。』隨着經驗的積累,康艷的繪畫技藝也更加純熟,每年都會在一些繪畫比賽上獲獎。在團里職工們眼中,康艷是個地地道道的藝術家。 2013年,康艷在旅遊途中,發現了一塊鵝卵石的造型很像青蛙,帶回家後,她就試着在石頭上勾畫一些圖案,這次的信手塗鴉,讓普通的鵝卵石一下子有了生命。從此,或昆蟲、或動物、或人物,康艷開始在石頭上勾勒生活的線條。『原來也就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但自從第一個作品做成之後,就慢慢迷上了它。』康艷對記者說,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幅胡楊石繪,她從早上9點鐘一直忙到晚上10點鐘,當放下畫筆時,她才發現自己已經整整畫了13個小時,用康艷的話說:『當時是太着迷了。』 在康艷的工作之餘,撿石頭、畫石頭成了她的全部。在她的帶動下,喜歡上石頭彩繪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不少人聚集在康艷周圍開始集體創作。大家從基本的配色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石頭上作畫,石玉榮便是其中的一位,『最開始,覺得這個太難了,怎樣配色,畫線條,都沒有頭緒,但後來自己鑽進去了,看一塊塊石頭在自己手裡變成活靈活現的小動物,真的很開心。』她一邊勾畫一隻小白兔,一邊對記者說道。 2013年10月,在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的紅棗節上,康艷的石頭彩繪被作為特色手工藝品擺上了展台。這些作品一登場,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當時的標價也便宜,像小一點的小昆蟲、小動物,每個十元、二十元,不到半個小時就被搶完了,大件的人物畫像、沙漠風景彩繪,也賣到了百元以上,還有買家進行現場競價。』在這次展銷會上,康艷的石頭彩繪成了公認的手工藝品『魁首』。 展銷會結束後,還有一些獨具慧眼的客商來到十四團,親自跟康艷談起了合作意向,一位烏魯木齊的手工藝品愛好者,還提出如果可以實現量產,可以定期上門收購,把產品推向新疆一些大的城市。 這些接觸,讓康艷認識到了這項工藝的社會價值,也讓她籌劃許久的一件事有了付諸實施的條件。『婦聯這塊有很多因病致困、因殘致困的家庭,這些姐妹們的生活壓力很大,我們一直想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好的幫助她們。這些年我們通過集中培訓,通過搞手工刺繡、編織等技術,給這些姐妹們開闢了增收途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活的壓力,但我覺得這還不夠,石頭彩繪是一個值得推廣的項目,可以給她們換得一份更好的生活保障。』 說干就干,康艷和之前一起創作石繪的姐妹們一商量,把紅棗節銷售石頭彩繪的幾千元拿出來,購置了一些畫筆和顏料,準備通過培訓班方式,把石頭彩繪技術推廣出去,分批對團場殘疾人、貧困母親、待業青年進行免費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據康艷介紹,目前已經有70多人報名參加了,這幾天,康艷也正和工會婦聯的幹部們下連隊進行調查摸底,動員大家來參加培訓班,12月下旬,康艷的第一期培訓班也將順利開班。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