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題為『媽媽再打我一次』的四格漫畫走紅網絡。
原創作品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連環畫的風格。第一格,媽媽微笑着對正在學習的女兒說:『學習了一天,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啊!』第二格,女兒笑着回答媽媽:『不,媽媽,我喜歡學習。』第三格,故事風起雲湧:媽媽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左手,扇了女兒一個耳光。第四格,無語的女兒,用手捂着右臉,一臉的委屈愁苦。 很快,在這個基礎上,網民進行了加工再創作,星座版、霧霾版、明星版、廣告版紛紛出爐,掀起一股『被打熱』。 偶然之作激起千層浪 這組漫畫最初於12月2日由網民『meow本本本』在新浪微博上首發,並提到該漫畫的作者是他的同學黃博楷。 接下來,網民的追捧始料未及。 『媽媽再打我一次』連續幾天成為微博熱門搜索的關鍵詞。更多的網民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出各種新版本,小女孩被打的理由多種多樣,就連百度、高德地圖等各種官方微博也加入了『打臉圖』的隊伍中。 甚至,漫畫作品被升級,做成視頻,配上音樂;還有『媽媽再打我一次』生成器,只要輸入文字,點擊生成圖片就能獲得專屬於自己的『媽媽再打我一次』作品。北京某公司還以 『媽媽再打我一次』為名註冊了微博,專門轉發網民針對此話題的相關作品。目前,該微博的粉絲已超過3萬人。 12月4日,新浪微博用戶『黃博楷bK』發佈了作品原圖。正如他沒想到自己的畫被『P成這樣』,這個美術學院的學生在12月5日發微博進行了解釋:『這個畫是在畫畢業創作時畫的,是看了小學課本的插圖和宣傳畫後,結合我自己想的情節畫出來的,是在紙上畫的水彩,字是我手寫的,沒有出成書,網上改的圖不是我的想法,媽媽再打我一次也不是我起的名。畫的含義沒什麼,大家怎麼理解就是什麼樣。』 在一些網民將其譽為『神作』,感嘆『那一巴掌,不知道扇出了多少人的快感』的同時,也有網民表示『一點都不好笑。』 網民『自種天然』說,那『只是一組不合邏輯、莫名其妙、無厘頭、微暴力的小漫畫。在網絡上,居然就成了喜感之最?網絡傳播不可阻擋。傳播什麼?追捧什麼?困惑中……』 走紅背後的自我解讀 中國傳媒大學科研處處長、傳播專業委員會主任段鵬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和『賈君鵬事件』一樣,可以被定義為又一次『媒體事件』。 2009年,百度貼吧中一篇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燒紅網絡,而它的內容只有『RT』兩個字母(意為如題)。這句話的由來不得而知,但『回家吃飯』不斷升級,從網絡走入現實生活。 段鵬認為:『媒體進入到一個小眾的時代,尤其是微博和微信,成了典型的代表。這和大眾傳媒大相逕庭,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讀媒體的內容。』 北京一所高校傳播學研究生小王非常喜歡這組漫畫,主要就看中了它具有極強的改編性。『這一漫畫的語言模式可複製性極強,和中國過去的「三句半」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套用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再次創作需要的技術非常簡單,初學者都會做。』 『目前很多人社會壓力很大,人們更喜歡能讓自己放鬆開心的東西。而這系列的圖,消費時間短,幽默效果明顯,自然受人追捧。』小王說。 實際上,偶然的畫作卻有一條走紅的傳播路徑。 在這個事件中,新浪微博分別用了輸入欄右上角文字鏈和熱門排行第二條文字鏈進行了推廣,在這種強勢渠道的助力下,就形成了第一輪的內容初步擴散。接下來,部分紅人賬號的第二輪傳播,以及紅人粉絲開始自發製作內容的第三輪傳播,就形成了一條整體的傳播鏈。 『媒體事件大都是通過媒體引發或經過媒體策劃的,是很多受眾和網民關注的事件,網民像社會狂歡一樣,用自己角度來解讀這個事件。』段鵬說。 是否應該進行監管 不管這組漫畫如何改編,媽媽甩出的耳光、小女孩紅腫的臉頰、委屈的表情是不變的,而有網民就對其中的暴力傾向產生了質疑。 網民『霍艷』就說,『雖然是網友的狂歡,但是咱不能否認這是家庭暴力一種吧?我們一面對家庭暴力痛恨,一面傳播這種形式化的暴力』。 實際上,將這組漫畫與重慶10歲女童摔嬰事件聯繫起來的網民不在少數,認為漫畫充滿『惡趣味』,宣揚家庭暴力,應該抵制。 對此,北師大亞太互聯網絡法律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德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此類事件不需監管。 『公眾有表達的自由,即使存在打孩子的內容,也不應該完全從暴力的角度去理解。公眾表達的內容只要不違法、不侵權,就不用盲目地監管。』劉德良說。 他認為,目前我國對互聯網內容的監管主要實行『事後監管』,即違法或侵權的內容在網絡上出現或大量散播,事後再採取刪除或其他措施。 但是段鵬認為,從文化和道德的角度去引導是十分必要的。在美國,父母對孩子施加的暴力行為是違法的,嚴重的要取消父母的監護權。在中國,一些傳統觀念認為,打孩子是正常的。段鵬建議,為了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建立媒介分級制,『不僅是電影作品,漫畫也是一樣』。記者 李麗 實習生 蘇孟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