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艱不拆 』、『細思恐極 』、『累覺不愛』……喜歡上網刷微博的蘇西對於朋友微博中的各種奇怪詞語着實有些無法理解。這些見所未見、仿佛來自外星的詞語讓一些人無奈地感慨自己跟不上 『網絡時代進步的洪流』。
從誕生之日起,人們對『新成語』就毀譽參半。有人表示反對和擔憂,原因大致是,其一,這些網絡成語讓不熟悉網絡的人難以理解。比如『喜大普奔』,如果沒人告訴你這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意思,恐怕你永遠搞不明白。其二,一些人造網絡成語比較粗糙,缺少美感,比如『十動然拒』,就是『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這句話的縮寫,既沒有歷史典故,也沒有審美情趣。因此,當年輕人對這些『新成語』以及其他熱詞不斷追捧、同時對傳統成語表現冷漠之時,自然會引發語文老師的擔心。 成語,可以看作一定環境下自然而然出現的東西。語言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類在交流中自發地製造並使用了成語。成語在交流中的最大優勢是能夠極大地提高交流效率,這也是諸多成語能夠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舉個例子,【紅樓夢】裏,賈寶玉看見齡官在花下摳土,以為她是要學黛玉葬花,便自忖『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此處若無『東施效顰』四字,整段話就失色不少。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語言環境。簡單來說,自打出現了互聯網,更多的人有了發言機會,並且這些發言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這樣的變化在以前絕對難以想像。 語言本身就是變化的,這種現象其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沒必要對網絡成語心懷偏見,更無須如臨大敵。也只有這樣的吐故納新,才能保持語言文字持續的生命力,賦予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至於這些網絡成語最終能否留存下來,主要看它們的生命力是否夠強。現在公認的成語經過百年流傳,一方面經過了歷史和時間的積澱,另一方面已經達到了全民通用的程度,這些都是網絡成語所不具備的。一切還要由時間檢驗。 □張 健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