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談成都漢墓墓主:或因長期織造患"職業病"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12-19 18:04|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995| 評論: 0|來自: 成都商報

摘要: 老官山漢墓挖出西漢織機書簡 追蹤    名詞解釋   蜀錦   位居我國四大名錦之首,較之於宋元時期的蘇州宋錦、南京雲錦和廣西壯錦,要早1000多年。著名絲綢考古學家武敏甚至認為,『沒有蜀錦,就沒有中 ...
老官山漢墓挖出西漢織機書簡 追蹤 
  名詞解釋
  蜀錦
  位居我國四大名錦之首,較之於宋元時期的蘇州宋錦、南京雲錦和廣西壯錦,要早1000多年。著名絲綢考古學家武敏甚至認為,『沒有蜀錦,就沒有中國的織錦史』。 

  綜框
  織機的重要部件,由上下橫梁和左右側檔連接的帶有穿綜杆和驅動件的框架。『織機有兩個綜就可以織平紋,有三個綜就可以織斜紋,綜越多,能織的紋飾就越複雜。』
  成都老官山漢墓的重大考古發現,已成為中國考古界本年度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昨日,考古專家現場查看此次出土的織機,並初步為其『驗明正身』:它們是帶有提花功能的丁橋織機模型。
  曆年來的重要考古發現,一次次地印證着成都的悠久歷史。考古專家認為,歷史上成都曾有過3次突出的崛起,而漢唐時代,成都就已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會。
  推斷:織錦機
  出土織機4~5個綜框,具提花功能
  昨日,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庫專家王君平查看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模型。1979年,正是王君平和他的課題組,在成都華陽發現了丁橋織機。
  王君平和考古人員在織機模型上發現了用來懸掛綜框的繩索。綜框是織機的一個重要部件,是由上下橫梁和左右側檔連接的帶有穿綜杆和驅動件的框架。『織機有兩個綜就可以織平紋,有三個綜就可以織斜紋,綜越多,能織的紋飾就越複雜。』王君平介紹,在其中一台織機上,就發現了4~5個綜框,『說明這種漢代織機已經具備了提花功能,確係織錦機』。而織機的頂梁很高,也是因為提花的需要。
  推斷:丁橋織機鼻祖
  具多綜多躡、一綜對應一躡特點
  王君平推測,老官山漢墓織機模型的原型應該就是文獻中的古綾機。『綾機的特點就是多綜多躡和一個綜對應一躡,這兩個特點在丁橋織機上得以保留。』結合考古人員提供的影像資料,王君平初步為織機『驗明正身』:老官山漢墓模型所表現的織機應就是丁橋織機的鼻祖。
  推斷:患『職業病』
  髖骨嚴重變形,紡織女工或患病
  目前,關於老官山漢墓出土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出土4部織機模型的2號墓中,考古人員曾發現人骨。通過鑑定,墓內人骨鑑定為約50歲的女性。而在這座墓中出土的漆器上,還繪有鳥紋,專家估計應為女性陪葬用品。有專家推測,這名女性很有可能就是2號墓的主人。而其墓中出土的織機和彩繪木俑,還原了一個蜀錦製造工場的場景,表明墓主人或許是一名織坊主。
  不過,考古專家們研究發現,這名女性的髖骨嚴重變形,或與長期負重有關。而據織造專家介紹,長期從事織造的工人,就可能出現這一狀況。或許,織機的女主人,也患有紡織工的『職業病』。
  近年考古證明
  成都是絲綢之路南起點
  生產蜀錦工具出土:
  成都產的蜀錦大量向外輸出
  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魏學峰曾撰文指出,成都生產的蜀錦,沿着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大量向外輸出,對於促進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過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著名絲綢考古學家武敏甚至認為,『沒有蜀錦,就沒有中國的織錦史』。
  『以往,蜀錦在絲綢之路沿途屢屢被發掘出來,這次在成都發掘出用於生產蜀錦的工具,印證了成都在絲綢之路中的重要作用,證明其是絲綢之路的南起點。』成都博物院院長、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絲綢之路橫貫歐亞大陸,絲綢作為特殊的貿易品,是其最重要的載體。而蜀錦,則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支撐。
  王毅介紹,歷史上,蜀錦出川主要有三條線路,可大致分為北線、東線和南線。東線自成都至重慶,順江而下通往湖北荊州及長江中下游。南線自成都經邛崍至雅安,後分為多條線路,其中包括經攀西前往雲南。而北線,則是經廣漢、綿陽、廣元出川,翻越秦嶺通往關中的蜀道。
  其中,北線可能是蜀錦連通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通道。由於秦漢時設『蜀郡工官』專管蜀錦織造,這些由『國有企業』生產的貴重產品,很可能在被運往長安後再進行分配,通過國家貿易行為,被帶上絲綢之路。
  考古證明:
  歷史三次崛起,漢唐時堪稱頂峰
  蜀錦走出成都的同時,也彰顯出這座城市在歷史上所呈現的開放姿態。以蜀錦為例,現藏於日本的獅子狩獵圖文錦即有胡人模樣,聯璧華文蜀錦的花紋則是源自波斯,唐花文錦則源自呼羅珊(在今伊朗、阿富汗一帶)。而在唐代邛窯生產的陶瓷上,就有不少胡人的造型,說明當時成都就與西亞、中亞有着廣泛的聯繫。
  『漢唐時期,成都就是國際化的大都會。』王毅介紹,近年來的種種考古發現證明,歷史上,成都曾經歷過三次突出的崛起:第一次崛起是在先秦時期,以三星堆、金沙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甚至之前的寶墩文明,都證明成都曾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第二次在漢代,正如2010年天府廣場南側出土的【巍巍大漢】碑中所述『列備五都』,秦滅巴蜀後,將六國的富豪大戶遷往蜀地,蜀錦就是突出代表。第三次崛起,則是在唐宋時期。隨着京杭大運河鑿通,唐代長江流域的商業城市以揚州、成都為兩個中心,諺語即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王毅說,上述三次崛起中,漢唐時期堪稱頂峰。作為在地理位置上最接近政治中心長安的南方城市,成都是南方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自南宋以後,蜀國的織工曾被遷往臨安(杭州),但成都仍是西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蜀錦與成都
  蜀郡的城與江 以錦命名
  蜀錦位居我國四大名錦之首,有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較之於宋元時期的蘇州宋錦、南京雲錦和廣西壯錦,要早1000多年。王君平認為,此次老官山漢墓出土的4部織機模型,再次印證了這一事實。『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大將司馬錯伐蜀,結束了古蜀國開明王朝的統治,以成都為郡址建立蜀郡,當時蜀郡生產的織錦已享有盛名,被人們稱譽為蜀錦。』而在弗著在【蜀錦譜】中稱:『蜀以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錦官,江名以濯錦。』
  諸葛亮鼓勵民眾生產蜀錦
  諸葛亮在軍令中強調『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印證蜀錦成為蜀漢政權經濟和軍事活動的支柱產業。文獻記載,諸葛亮的居家之地(史稱葛陌,今雙流華陽)種桑八百株,鼓勵民眾植桑養蠶,發展蜀錦生產。
  絲綢之路發掘的蜀錦產地川蜀
  近百年來,中外考古學者在絲綢之路沿途的漢唐墓葬中,先後發掘出大批『經錦』,學界認定其產地在川蜀地區。1979年,王君平及其課題組在成都華陽發現了生產這種『彩條經錦』的多綜多躡織機(當地織工稱為丁橋織機),從而解開了漢唐彩條經錦使用何種提花工具和工藝製作的謎團。(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實習記者 徐劍簫)
來源:成都商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