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上博专家:考古最可靠工具自古至今都是洛阳铲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4-6-6 19:05|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928| 評論: 0|來自: 解放日报

摘要: “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今天将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琳琅满目展品背后的故事,并不像《盗墓笔记》那样充满奇幻色彩。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参与了崧泽、广富林、福泉山、青龙镇、元代水闸等多项重大考古发掘 ...
“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今天将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琳琅满目展品背后的故事,并不像《盗墓笔记》那样充满奇幻色彩。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参与了崧泽、广富林、福泉山、青龙镇、元代水闸等多项重大考古发掘,他告诉记者,“考古队用洛阳铲,不过还有更先进的工具。发掘,把好东西搬进博物馆,更要寻找文物交织出的脉络。”记者 诸葛漪 
  工地挖出元代文物,河边捡到唐代瓷片,并非天方夜谭。宋建表示,众多考古线索都来自基础建设。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的元代水闸遗址,由住宅楼建设工人打桩时发现,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元代水利工程,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重见天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农民挖河发现的瓷片。青龙镇在唐宋文献中广有记载,青龙塔距瓷片发现地五六百米,与文献相互佐证。
  遗址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到底挖哪里?沟渠、河坡岸的瓷片分布是基础,还要结合历史文献、勘探,访问当地人“翻地有没有看到什么、扔在哪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队走村串巷,找到“东西”就是重大发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考古队区域调查更多是为了确定遗址功能、分布格局。干了数十年考古,宋建说,“这几年,国家严格管控主动性考古发掘,提倡保护,而不是急功近利挖‘宝’。”
  不管过去还是今天,解决地面之下“问题”,最可靠的工具依旧是洛阳铲。宋建解释,没有翻动过的土,按照年代堆积分层为灰、黄、黑等不同颜色;挖过墓后,不同层的土混杂在一起,有经验的人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地下土,能判断墓葬形状。
  不过,遇到元代水闸这类深埋地下几十米的遗址,洛阳铲也没辙。“开掘元代水闸,我们用了电子雷达。”过去,标记文物发掘点,报告只能写“某某村北”;如果村民住宅向北移动,“某某村北”就找不到北。到了松江广富林遗址,定点方法升级,宋建埋下1米长的水泥柱,自己做标记。青龙镇遗址定点技术更精细,考古队依托测绘局的城市地图系统,将发掘区域分割为块状逐一编号。
  “过去是粗放型考古,从地下把文物挖出来就够了。现在每一寸地方都很珍惜,做得很仔细。”考古队行规,发掘一口古井、一个古墓,必须完成所有文物清理才能停止,以防有遗漏。宋建记得,一次考古发掘,本来计划早点收工回市区,结果下午三点从古井里清理出南宋龙泉瓷器,一直忙到天黑。发掘福泉山遗址时,考古队将整个墓吊到室内,借助放大镜清理,大量有机物,如骨片、木器、麻布,稍一碰就碎了,得特别小心。专家还在象牙制品中注入人工胶质,维持原样;无法搬的,搭棚子日夜清理。福泉山遗址一度让宋建提心吊胆,“墓葬埋的都是玉器,距地表仅几十厘米。我们只能用铁栅栏把它围起来,24小时看护。”如今,上海郊县每个村都配文物保护队员,随时报告突发情况。
  2000年,被宋建视为上海考古工作的转折点。“此前,全市考古没有系统完整的规划;2000年后,松江广富林出土大量周代文物,据考证有可能是当时行政中心。上海城镇起源发展由此被纳入研究规划。从那时起,上海的考古发掘更有计划,更重视遗址现场保护。”
来源:解放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