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大運河正式列入申遺預備名單,到2014年6月22日申遺成功,大運河的申遺之路走過了8年時間。8年間,從中央到地方,很多人為大運河成功申遺付出了心血。
本報記者 喬顯佳 採訪整理 1 『運河三老』疾呼運河申遺 儘管早在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時,國內就有學者提出大運河申遺的課題,但運河申遺直到2005年才有了可能。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遺存運河和文化線路列入新的世界遺產種類。當年,有着『運河三老』之稱的學者鄭孝燮、羅哲文、朱炳仁聯名致信18個運河城市的市長,呼籲加快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他們提出:『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 2006年3月,58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的提案,呼籲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適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將大運河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也標誌着,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正式開始。 次年,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召集沿運城市,在京召開運河申遺協調會議,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落戶揚州。 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何以落戶揚州?據悉,當年,揚州、濟寧、無錫都想當牽頭城市,『但揚州的優勢更明顯,現存的運河河道最多、歷史關聯度最高。更重要的是,揚州地方政府對運河申遺十分熱心。』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副主任姜師立受訪時說。 2 從各地願望上升為國家工程 2008年3月,首次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明確了申遺方案,決定以城市聯盟的形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會議還決定將通往河南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整合進來,把『京杭大運河申遺』改為『中國大運河申遺』,涉及地域擴大為8省33城。後來,浙東運河也被納了進來。 2009年初,國務院同意將大運河作為我國2014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標誌申遺工作從地方、部門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 當年9月,第二次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三步走』的申遺籌備思路,其中,2009年到2010年為啟動階段,完成地市級、省級和全線大運河保護規劃編制,確定世遺申報範圍;2011年到2012年為保護、整治階段,2013年至2014年為申報階段。 2013年初,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了首批申遺點段,它們分佈在8個省市的31個遺產區,涉及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河道總長1011公裏。 3 山東較早啟動運河申遺工作 山東省是從2007年開始全面投入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的。當年8月至9月,山東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組織省裏和運河五市文物工作者,對運河山東段進行了實地考古調查,發現文物點200餘處。2009年起,推動各市出台了運河規劃。 2013年,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山東省大運河遺產山東段保護管理辦法】,並於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9月,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指派,印度籍專家莉瑪・胡賈女士率專家組對山東大運河申報項目進行了現場評估。根據專家意見,山東繼續收集、整理、匯總材料,最終敲定了8個河段、15處遺產點的山東運河申遺班底。 2014年初,省文物局委託山東省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和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院共同承擔了【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該『長廊』將串聯運河眾多遺產點,劃定保護範圍,旨在將大運河這一『文物保護帶』、『旅遊觀賞帶』進一步變成『經濟富民帶』。 4 五國被臨時排在中國前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運河申遺只待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投票確認。 據在現場採訪的新華社記者楊元勇說,本屆大會於6月15日開幕,大運河等項目本應於21日進入討論議程,討論結果也應於當天揭曉,但21日現場卻屢發意外,先是日本當天上午插隊,中國申遺項目上午獲得審議無望,下午又殺出墨西哥、德國、韓國、緬甸四國,紛紛被安排在中國的項目前面。 聽聞變故,中國代表團立即向大會相關方面反映情況。哈薩克斯坦代表更是跳出來,直接向墨西哥等國提出抗議:『加塞』的做法有違公平!但對方卻稱,此安排已成既定事實,少數應服從多數。中哈據理力爭兩個多小時也沒有結果,最終,大運河項目投票被推遲到了22日上午。 世界遺產大會為何允許『加塞』?楊元勇稱,這可能跟中國不是遺產大會成員國,較之會員國優先級別低有關。 好在大運河最終無爭議地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齊魯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