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依河而築、因水而興,運河水穿城而過、繞城而行,經過兩千多年的沉澱,常州古運河形成了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耕讀之家、枕河人家的城市獨有特性和文化特色。在日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爲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江南運河常州城區段是中國大運河其中一段,也由此成爲常州第一個世界級遺產。
常州千年運河 『家底』豐厚 大運河申遺項目始於2006年12月。據2013年1月我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遞交的申遺文本顯示,常州市申遺運河段明確爲『西起連江橋、東至東方大橋的江南運河常州城區段,運河岸線向南北兩側各外擴5米爲遺產區範圍,遺產區整體外擴30米爲緩衝區範圍』。 古運河北岸濱水地區 將率先建立慢行系統 常州大運河的起源是同春秋時期吳王爭霸的帝業聯繫在一起的。公元前495年,剛繼位的吳王夫差,就開始開挖自望亭抵常州奔牛的運河。之後,各朝各代對運河的疏浚、整理、維護從沒停止過。唐代曾幾番疏浚常州孟瀆、城河以利漕運,白居易泛舟南運河,感嘆『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洲』。宋朝中央財賦更多依賴江南,到清代乾隆後期,江南運河更是顯出異常的繁榮。常州從懷德橋到水門橋的古運河兩岸,商賈雲集,南運橋、青山橋一帶成爲江南豆類、糧食、竹木、土布的主要集散地。 如今,唐貞觀年間就建在運河邊上的天寧寺,經過上千年戰火的毀建考驗,終成『江南第一叢林』。而古運河從關河口過西直街至懷德橋一段,沿岸較完整地保存了老房子老建築原貌,粉牆黛瓦,石埠碼頭。懷德橋往東便是久負盛名的篦箕巷。巷內有大碼頭、毗陵驛碑、梳篦樓、『篦梁燈火』大牌坊、近水閣、穿月樓、文亨橋等古蹟。『篦梁燈火』是常州古時西郊八景之一,當年晶瑩閃閃的燈影倒映在運河水裡,與岸邊船上的燈火相映交輝,宛如金色游龍,現在,還能模模糊糊看見雙檐牌樓上『篦梁燈火』四個大字。過篦箕巷運河分叉爲南內外河。內河依傍西瀛里古文化區,傍青果巷而東,至延陵路匯城北內河,至東坡公園與外河相匯。 常州市大運河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該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周曉東對於大運河的申遺成功,難掩激動心情:『常州終於有了第一個世界遺產,這也將成爲常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點睛之筆。』 常州目前已經出台【常州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辦法】,公布實施【大運河(常州段)遺產保護規劃】,確定163處大運河水利工程遺產、大運河聚落遺產、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等5類保護重點。根據規劃,將對大運河的空間結構、歷史記憶點、橋梁定位、空間景觀、旅遊設施、綜合交通、慢行通道、河岸景觀(含駁岸)市政管線等進行詳細設計,塑造文化底蘊深厚、功能特色多元、環境景觀宜人、水清岸靚親水的常州古運河,同時也將針對古運河沿線地區視線可及範圍及重要節點地區進行綜合整治。 對於常州大運河下一步的開發與保護,周曉東提出,將按照和大運河有關的各種規劃進行保護,首先是還河與民,將先建立起古運河北岸濱水地區慢行系統,這個慢行系統西起懷德橋、東至朝陽橋,總長約4.5公里,市民沿著常州古運河的兩岸行走,就可以了解到一個歷史發展的痕跡。同時充分挖掘古運河沿線地區的文化資源,通過文保單位、歷史建築以及歷史記憶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合,體現常州古運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將全面收集常州明清以來的水文及歷史資料,建立大運河檔案中心,最終讓常州市民一起來享受大運河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遺存。 記者 馬奔 來源:揚子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