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申遺8年運河變化大:昔日垃圾場如今草木深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6-24 23:33|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858| 評論: 0|來自: 齊魯晚報

摘要: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山東有15個遺產點、8個遺產段入選,通過申遺大運河有望再現昔日輝煌。我省的這15處遺產點在申遺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入選又爲運河兩岸帶來哪些機遇?記者進行了探訪。    臨清會 ...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山東有15個遺產點、8個遺產段入選,通過申遺大運河有望再現昔日輝煌。我省的這15處遺產點在申遺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入選又爲運河兩岸帶來哪些機遇?記者進行了探訪。 
  臨清會通河 運河邊上,又見捕漁人
  聊城臨清鰲頭磯位於臨清吉士口街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的結合處,是一組結構精巧、古樸典雅的樓閣式建築,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上鰲頭磯,憑欄南望,明朝改道以後的運河緩緩流淌。
  修葺一新的元運河,打了一個彎,從鰲頭磯北側流過,運河兩岸,花草叢生。常年在這裡捕漁的姜師傅,駕輕就熟地撒網、收網,可惜魚少,滿懷希望撒下漁網,打撈上的十之八九是失望。 
  『曾經這裡是一片垃圾場。』在臨清元代會通河,現在又能看到捕漁人的身影了,運河文化愛好者劉英順說,在京杭大運河上,臨清是有名的漕運咽喉,有『小天津』的美稱。去年4月開始,當地對河道進行清淤,把堆積的垃圾全部清走,栽植了花草,才恢復成現在的樣子。
  據了解,列入大運河遺產段的會通河臨清段全長8公里,包括兩部分,南段爲明運河(俗稱『小運河』),從邱屯樞紐至臨清頭閘(板閘),共6.8公里,河道走向未發生變化,河道形制基本完整,生態保護良好;北段爲元運河,從邱屯樞紐至臨清閘,共1.2公里,河上有元代臨清閘、會通閘和隘船閘,還有月徑橋、天橋等歷史建築,歷史文化信息十分豐富。
  臨清博物館館長魏輝介紹,爲迎接大運河申遺,當地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元運河上的會通閘、臨清閘、月徑橋和問津橋進行了修繕。如今這些橋閘恢復了原來的面貌,成爲當地市民休閒遊玩的場所。臨清市文史專家馬魯奎介紹,臨清閘和會通閘,被一同稱作運環閘,是元朝會通河上的重要水利工程。明朝萬曆年間,會通閘被改作『會通橋』,並一直持續到今天。從目前掌握資料來看,臨清會通閘應當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保存最好的大型元代古閘。馬魯奎說,會通閘是磚閘,由臨清磚壘砌而成。
  會通閘雁翅南北各長50多米,形成巨大的漏斗狀。馬魯奎表示,如此寬廣的古閘,可以推斷出當年會通河河面寬度在70米至80米左右,每日往來船舶在四五百艘,跟史籍中記載的『帆檣如林』互爲印證。
  如今大運河申遺成功,家門口的這段運河成爲世界文化遺產,臨清人對臨清的再次崛起充滿期待。『我們都願意保護好運河,城市好了我們也跟著好,最好能通航,再跑起船來。』在運河邊散步的一位市民說。
  臨清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運河文化是臨清的一張名片,臨清就是要靠運河打響文化品牌,用文化的潛力和影響力再次繁榮。當地會抓住時機做好發展文章,重現當年神采。 文/片 本報記者 王傳勝
來源:齊魯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