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不缺『奇葩』事。幼兒園孩子忙著排練『老掉牙』的畢業舞蹈;小學已有人寫出『祝某某同學和某某同學白首不分離』的畢業祝詞;還有哈爾濱商業大學6名女生身著婚紗,稱『最青春的時候「嫁」給大學』的畢業照……
畢業季應該是什麼?它是每個人的人生 『轉段』和『分流』期,也是告別過往、踏上新階的標誌。無論莊重還是活潑、簡樸還是熱烈,通過畢業典禮的活動來銘記一段共度的歲月;通過拍集體照、授學位證書等儀式,給畢業生們一段溫暖的記憶,這是儀式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年少輕狂瘋一把,畢業典禮有點出格、留一段獨特回憶,本無可厚非。與同窗披婚紗拍畢業照,可能會給4年的大學生活添一抹亮麗;校長演講激情洋溢,『最後一課』給學生溫暖鼓勵。但如果把畢業典禮當成『娛樂秀場』,則歪曲了本意。從『惡搞』到『作秀』,爲了出位『博眼球』的種種『奇談怪秀』,讓畢業典禮少了莊重,多了娛樂八卦之風。那些惡搞畢業照的人,只在網上紅一時,缺乏內涵的『黑色幽默』有什麼價值?而部分校長、學生4年也難得一見,卻借畢業演講發揮『個人魅力』,『語不驚人死不休』。無怪乎有人說:校長你這麼有才,爲什麼4年間保持沉默、不讓學生更多受益? 畢業典禮應當是每位畢業生共享的回憶,而不應泛娛樂化。歐美名校辦學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每年畢業都有學生狂歡舞會,但正式的典禮都邀請家長『觀禮』,由親友見證人生的歷史時刻,溫馨與溫情長留心間。校友也有畢業演講,但少有『無厘頭』耍寶,更多是作爲知性的長者,提供對於人生的嚴肅思考並啟迪心智,讓『最後一課』更有價值。 李愛銘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