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戶縣在文廟內修建碑廊、遴選陳列碑石時,院內一塊殘破成兩截的柱礎石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爲其底部刻有文字和龍紋圖案,經仔細辨識,發現該碑是明代嘉靖皇帝御書的【宋儒范氏心箴】碑。
據介紹,該碑是青石質地,高83厘米,殘寬78厘米,厚20厘米。頂部額篆書『宸翰』二字,四周線刻雲龍紋。刻文一行『天君泰然百體從令』8個字徑盈寸的楷書大字,其左有注14行,行15字,其文曰:『堪輿,是指天地說;無垠,是無有界限。宋儒范氏浚作【心箴】,說道:茫茫然天地,廣大無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似太倉中一粒粟米……』 戶縣文管所負責人王亞周解釋說,『宸翰』是指帝王墨跡,即御書。『天君泰然百體從令』是宋代大儒范浚【心箴】一文96字的最末一句。所謂『箴』,其實是一種每句字數相等,講求對仗押韻,以規勸告誡爲主的文體。王亞周說,撰文者范浚,學者稱其爲香溪先生,因秦檜當權,他閉門講學,篤志求道。後來在明大學士張璁建議下,嘉靖皇帝又研讀了宋代另一大儒程頤所作【視】【聽】【言】【動】四箴,並爲這四箴和【心箴】親作了御注。嘉靖皇帝自己又寫了【敬一箴】,共六箴,將這六箴摹刻立石於各府、縣學宮,以教化天下。 王亞周說,該碑的發現,見證了戶縣學宮建修歷史。他說,戶縣的學宮儒學原在戶縣縣城外,明洪武七年(1373)由元代舊址移建城內縣署西今文廟所在地,形成前廟後學的格局。在清乾隆時期,將裡面的崇聖祠進行搬遷,遷建崇聖祠,就先要拆除亭內的六塊御碑,給新建崇聖祠騰出修建之地,使得嘉靖皇帝御書的六【箴】碑退出文廟中軸線的中心重要位置。至於拆除的原因,王亞周分析,是新王朝對舊王朝的革命和後人對前人的否定,六【箴】碑的損毀是歷史的必然,【心箴】碑被砸斷用來作柱礎就見怪不怪了。殘存的【心箴】碑,訴說著嘉靖皇帝新登基時尊孔崇儒、教化天下、以身作則激勵天下士子學人,使天下人士『服膺聖訓』的治國方略和遠大抱負,同時亦見證了文廟和學宮建築格局的歷史變遷和興衰歷程。(記者 文艷) 來源:西安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