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
本供藥王菩薩 改供孫思邈後香火大旺 話說數百年前泰康路木排頭一帶有一座小小的廟宇,呼作『藥王廟』。不過,這岳王廟不只老廣州有,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供奉的是扁鵲、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等醫學大家。這些名醫生前懸壺濟世,妙手回春,被老百姓真心敬重;死後更『化身』為神,『住』進廟宇殿堂,繼續給予人們精神安慰。 不過,老廣州的藥王廟,最初供奉的並不是古代名醫。根據【廣州城坊志】的記載,康熙25年(1686年),駐守廣州的將領佟養甲、陳萬國等人在城隍廟一旁修了座藥王廟,供奉的是佛教裏的藥王菩薩。後來,平南王尚可喜將文武百官遷出內城,順便也將藥王廟遷到了今天的泰康路木排頭一帶。據說,遷建廟宇時,主持者採納了一個巫師的建議,廟裏不再塑藥王菩薩的像,改塑藥王孫思邈的像。 這麼一改後,祈藥求醫者紛至沓來,廟裏收到的布施遠遠超出以往。看到香火如此之旺,廟裏那些原來不怎麼願意改立塑像的和尚也不再動念把『藥王菩薩』請回來了,久而久之,人們以為藥王廟一開始供奉的便是孫思邈,藥王菩薩慢慢被淡忘了。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