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機構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為135億元,同比上升約25%,其中進口片票房佔到53%,暫勝國產片。進口片的票房十強基本都被注重視聽體驗的大製作包攬,其中科幻片就佔到六成。(7月9日【文匯報】)
這一組數字,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當今銀屏,不管是進口片還是國產片,視聽體驗的大製作依然獨霸天下,從6月27日開始,【變形金剛4】在內地公映,首日票房達1.9億元,之後一直創造紀錄:2天破2億元,4天超7億元、7天超10億元、10天破13億元,而真正讓人看後能夠回味咀嚼的文藝片卻難覓蹤影。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全國共有銀幕近2萬塊。雖然電影作為一種商品,賺錢是其硬道理,【變形金剛4】看中的也許正是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所以植入的一些『中國元素』比任何一部進口大片都要多。如無太大意外,今年,像【速度與激情7】、【超凡蜘蛛俠2】、【敢死隊3】、【飢餓遊戲3】、【生化危機6】、【X戰警:逆轉未來】、【極品飛車】、【諾亞方舟】等特效大製作也有望與國內觀眾見面,中國似乎成了國外特效大片的主要消費國。然而這類特效大片,看似熱鬧、新奇、刺激,但回味寡淡,更沒有審美情趣。畢竟,電影還是一種文化產品,說到底不能只是為了賺錢,它還應該是商業元素與藝術價值的結合,是啟迪心靈的誠意之作。因此,我們在引進國外大片時,不能『跛足』,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許多人士對當前中國只引進特效大片,而輕視優秀國外文藝片的做法表示憂慮,時代今典電影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說:『引進片,不妨多考慮市場的多元需求,擴展一下影片的類型,除了讓人享受到視聽震撼的大片外,也來幾部耐人尋味的文藝佳作。』 近十多年來,中國的電影拍攝製作一直以國外的高票房影片為風向標,特別是在製件、特效方面亦步亦趨,學會了燒錢,但只學了形式,忽視了內在,雖有表皮,卻無內容。【富春山居圖】、【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招來了一片罵聲。因此,如果一味地考慮票房的因素,大量從國外引進視聽體驗類的所謂大片,不僅會誤導中國電影人對這一文化產業的正確認識,同時無助於觀眾的審美品位的提升,也無法滿足於他們的文化需求,其結果是無益於中國電影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2010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表現,票房增速卻呈放緩趨勢,今年4月票房甚至出現負增長。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市場日趨成熟的體現,除了影片數量外,質量及口碑才是拉動票房穩定增長的關鍵。 其實,國外除了視聽體驗的大製作影片外,還有相當多口碑很好,票房不錯的優秀文藝片,為什麼我們無視它們的存在,不去引進它們呢?●馬朝虎 來源:深圳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