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博物館作爲人類歷史文化的存儲倉庫,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精神財富,博物館中琳琅滿目的珍藏,記錄著歷史與社會發展,擔負讓市民了解過去、啟發思考的重要使命。據文化部最新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的博物館數量達到3476家,相比2012年增加了407家。如此之快的博物館建設速度在世界範圍內實屬罕見。政府主導的博物館占據主要地位,但如雨後春筍般的民間博物館也日漸引人關注。 以景德鎮爲例,目前已經有12家民間博物館,還有多家在申報中。民辦博物館如同滄海遺珠,民間力量延伸和補充了國有博物館的內容,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著省內的國有博物館不斷積極努力,主動接地氣。要讓遊客走進來,先要能自己走出去。 嘉賓:彭印 江西省文化廳博物館處處長 曹柯平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博物館系主任 沈 農 江西省博物館開放部主任 白光華 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助理 李勝利 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館長 黃雲鵬 景德鎮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館長 主持人:本報記者 張 雪 由私人收藏走向公共服務 畫面一:『十大瓷廠』給景德鎮人留下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景德鎮,風光了近半個世紀的景德鎮『十大瓷廠』在市場大潮的衝擊下,相繼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在景德鎮十大瓷廠這家民間陶瓷博物館,可以找尋曾經熟悉的 『廠貨』。『廠貨』中有不少瓷器已成爲珍品、孤品,比如上個世紀50年代,毛主席贈送給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水滸故事瓷盤』等。這些瓷器,代表了景德鎮陶瓷的最高藝術水準…… 李勝利:1986年,我15歲,從鄱陽來到景德鎮進宇宙瓷廠打雜,跟著老師傅學壓坯、燒窯。上個世紀90年代,景德鎮國營瓷廠因爲經營不善而陸續停產。我不得不另謀職業,開了一家酒樓。因職業的關係,我對陶瓷有很深的感情。『十大瓷廠』時代特徵明顯,生產了一批在特殊年代燒造的『國窯瓷』。但當時沒有人進行系統收藏和研究,很多精品散失在民間得不到很好保護,一些當年的制瓷工藝也在失傳。後來,我賣掉酒樓,走街串巷、挨家挨戶上門收購『十大瓷廠』留存在民間的精品和代表作品,至今個人收藏已近萬件。2010年10月,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揭牌。 博物館成立後,成爲來景德鎮遊客喜愛的景點,這裡每天都有幾百人來參觀,可以讓他們更快了解景德鎮,了解瓷器。此外,博物館成爲供人學習和研究的場所,這裡有專家顧問300多名,他們從館藏作品入手,對每一類瓷器的特點進行研究,今年準備出書【新中國國窯的變遷】。景德鎮陶瓷學院也把這裡作爲教學實習基地。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因爲這個博物館的建立,現在市場上很多人研究『十大瓷廠』瓷器的工藝,市場上原來都複製民窯和官窯,現在也複製國窯,推動了產業的發展,進而也推動了民間博物館的繁榮。 白光華: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爲景德鎮留下大量古代窯址、作坊、窯房、瓷石礦、民居、水運碼頭以及陶瓷習俗等,這些都成爲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景德鎮國有 博物館陳列的大多是官方保存下來價值較高的古代文物,且主要發展方向在學術研究、陶瓷考古、出版專著、古瓷鑑定等方面。隨著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們發現,仍有許多珍貴文物散落於民間,且國有博物館也因受機制、體制的束縛而無法將其盡收囊中。此時,民間博物館便悄然而生。且景德鎮民間博物館的申辦熱情極高,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有12家通過審批。民辦博物館無論在藏品類型、陳列主題還是收藏價值上都對國有博物館進行了必要的補充。 彭印:民間博物館方興未艾,國有博物館也在全面提升陳列展示水平,通過全省博物館『百館展示工程』,現在全省各個博物館都在對陳列內容、陳列語言、陳列形式、陳列手段進行改造提升,三年總計超過100個博物館,覆蓋全省文化系統管理的國有博物館。南昌縣博物館『洪州窯青瓷展』和九江市博物館『九派雲橫――九江歷史文化陳列』喜獲『第十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獨攬全國2012年度兩個精品獎。 要遊客走進來,先要自己走出去 畫面二:6月14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江西省博物館的志願者帶上精美的文物展板來到農民工子弟學校南昌市月兔實驗學校,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自然課』。讓同學們熟悉家鄉的地形地貌、了解梅花鹿的生活習性,號召大家保護動物,保護自然文化遺產。孩子們異常興奮,原來在博物館裡藏著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大家都相約到省博物館去參觀。 沈農:『走出去』,主動把博物館的豐富館藏介紹給市民遊客,讓他們了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這樣的做法,省博物館已做了十年。我們帶著展板、宣傳片走進學校、軍營,爲他們講解自然、歷史故事,通過與他們互動,讓他們改變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我們還通過活動,吸引遊客到博物館來,比如中秋節搞親子活動,讓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與。我們同各大高校也建立了聯繫,他們也會把第二課堂設在博物館內。通過我們主動『走出去』,來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成倍增加。 彭印:一座好的博物館,必定是面向公眾開放、提供知識與思想的場所。克服博物館冷熱不均的現狀,向市民打開知識的大門,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服務功能,就要通過各種方式,盡最大可能,讓展品『活』起來、『動』起來,讓歷史『走出去』,把文化『請進來』,才能發揮博物館的最大效益。增強博物館的活力,需要全力『走出去』,用活用足、拓展延伸博物館的自身資源,尋找機會,千方百計進入市民的視野,這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體現。今年我們在全省開展了『百萬學生體驗博物館文化』活動,主動對接學校,讓孩子們了解博物館,願意來博物館。 曹柯平:讓遊客在放鬆的過程中學習歷史文化,營造一種大眾考古氛圍,提升大眾欣賞水平,讓更多的人願意走到博物館來。在我看來,目前還應該提升博物館人員專業素質,對他們進行培訓,甚至可以敞開大門讓老百姓也來聽一聽。 商業與文化的平衡之道 畫面三:在景德鎮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裡,古瓷研發、拉坯、上釉、燒制、手繪、再燒制等古瓷工藝流程『現場秀』吸引了很多遊客。這種展示本身也是營銷,遊客中約10%左右的人會選擇現場購買仿古瓷作爲紀念。『很多人慕名而來,根據他們需求開發出更多的仿古作品。博物館帶動了企業發展,開發文化產品也是對博物館文化的一種傳承。』黃雲鵬說,這種思路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2010年11月,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被正式認定爲民間博物館。 黃雲鵬:我們通過博物館的建設來打造企業文化。博物館裡涵蓋了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古陶瓷鑑定、培訓中心。通過文化交流、學習,讓更多人增加對古陶瓷的鑑賞能力,也增加了企業訂單。 李勝利:通過創辦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我也有另一個『大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打造一座『陶瓷文化博覽城』,形成以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博物館爲核心,集陶瓷陳列展示、文化交流、創意設計、技術培訓、陶瓷商貿、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園區。 曹柯平:民間博物館的興起是好事,豐富了館藏內容,但是也應該看到社會上很多民間博物館層次差別較大,有些私人收藏者熱情很高,投入也很大,但是效果並不很好,也有一些企業打著博物館的旗號作商品展示,達不到博物館的標準。這些都需要管理部門的正確引導和監管。 彭印: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後,維持規模如此之大的眾多博物館運行,不應僅僅依靠政府供血,我們還應該思考別的途徑。民間博物館的發展之道,是利用多種文化產業來爲博物館造血,如園區中建茶館、文物商店等。我們鼓勵通過文化產品的開發讓文化得到傳承,在國有博物館也會有文化產品,國家博物館每年的文化產品銷售過億元,台北故宮博物院每年的文化產品銷售超過5億元,這都說明,優秀的文化產品深得市民喜愛,我們要借鑑,也要開發,更要推廣。 文字整理、攝像:江西日報記者 張 雪 實習生 孫沐雨 來源:江西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