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近代"國學"的"洋"與"土"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4-7-10 08:47|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285|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國學』一詞自清末出現以來,一直存在各種不同理解,眾說紛紜。近代,在學術思想上有相互對立的兩家,其代表人物一是胡適,一是馬一浮。     胡適在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雜誌第七卷第一號上發表【新 ...
『國學』一詞自清末出現以來,一直存在各種不同理解,眾說紛紜。近代,在學術思想上有相互對立的兩家,其代表人物一是胡適,一是馬一浮。

    胡適在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雜誌第七卷第一號上發表【新思潮的意義】一文,提出:『我們對於舊有的學術思想,積極的只有一個主張,就是「整理國故」。整理就是從亂七八糟裡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裡面尋出一個前因後果來,從胡說謬解裡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從武斷迷信裡面尋出一個真意義來。』這叫作『整理國故』。『現在有許多人自己不懂得國粹是什麼東西,卻偏要高談「保存國粹」。』『若要知道什麼是國粹,什麼是國渣,先須要用評判的態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功夫。』 

    此後,胡適又陸續撰文,補充闡釋什麼是『國粹』、什麼是『國渣』,闡明自己的研究對象是『國故』,是文化史,是過去的事情。也就是說,他意中的國學應該是『故』去的、缺乏現代生命力的東西。

    馬一浮對國學的認識與胡適不同。他在【泰和會語・引端】一文中指出:『欲治國學先須辨明四點』:『一、此學不是零碎斷片的知識,是有體系的,不可當成雜貨;二、此學不是陳舊呆板的物事,是活QQ的,不可目為骨董;三、此學不是勉強安排出來的道理,是自然流出的,不可同於機械;四、此學不是憑藉外緣的產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視為分外。』 

    馬一浮認為:【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即六經,與人們的心性緊密相連,『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特殊。『故今日欲弘六藝之道,並不是狹義的保存國粹,單獨的發揮自己民族精神而止,是要使此種文化普遍地及於全人類,革新全人類習氣上之流失』。 

    馬一浮的觀點未必全都正確,但起碼有一條值得我們深思:國學不是靜止的死物,而是活生生的東西,是體現於『百姓日用』之中的;研究『國學』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信仰,為了發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時也為了豐富全人類的精神文化。 

    胡適與馬一浮的爭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產生於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歐美漢學即『洋國學』和基於中國本土的思想傳統即『土國學』之間在方法論上的不同。『洋國學』提倡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習慣於把『國學』當作古代的舊物來『整理』,認為『中國文明不過是另外一個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而已;『土國學』更注重中國文化傳統內部鮮活的、具有時代性的精神內容,強調『日用』和發揚。『洋』、『土』之辯,也體現了研究整理國學之前的態度或觀念的不同。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而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離不開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忘記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忽視民族文化的內在生命力,就會對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造成傷害。因此,從學術指導思想上對近代以來『國學』研究的種種傳統加以認真清理總結,使『國學』研究沿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要求的正確道路健康發展,已成為文化領域一個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