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葉嘉瑩女兒:母親一輩子都在和古詩詞談戀愛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18 17:58|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074|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 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葉嘉瑩90華誕時,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向葉嘉瑩發來賀信。葉嘉瑩的生日慶典以一場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形式隆重舉行,海內外百 ...
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葉嘉瑩90華誕時,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向葉嘉瑩發來賀信。葉嘉瑩的生日慶典以一場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形式隆重舉行,海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展開研討。 
  葉嘉瑩是蜚聲中外的學者,且不說詩詞創作、理論研究,光是教書育人這一項,教了70年書的她,培養出無數人才,如今90歲高齡仍站在講台上,在傳播中國文化方面功不可沒。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稱讚葉嘉瑩講解詩詞『闡說精妙,啟發無窮』;學生們說『老師不但寫詩是天才,講詩也是天才』;更有人無限仰慕:『她站在那裡,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註解。』
  一世多艱
  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大家族,本姓葉赫那拉,祖上與納蘭性德都是蒙古裔的滿族人。葉嘉瑩的父母對她採用的是『新知識、舊道德』的家庭教育,雖然准許她去學校讀書,但生活上對她約束極嚴。她被關在四合院裡長大,甚少與外界接觸。封閉的庭院,在她眼裡卻是一個自足的小世界,窗前的幾抹修竹,階下的菊花,都成了她即景生情吟詠的對象,也讓她自小養成了內向文靜、幽微深遠的性格。
  父親教葉嘉瑩認字讀書,開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論語】。聖賢之書讓她相信,宇宙之間
  自有一種屬『靈』的東西存在着,當人生困厄降臨時,便多了應對的力量。
  1941年,葉嘉瑩才17歲,父親遠在後方失去音訊,母親憂思成疾去世。身為家中長女,她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幸而當時有伯父伯母的關照,她的學業並沒有中斷,還如願考上了輔仁大學。精於古典文學的伯父十分欣賞她的天分,並引導她走上詩詞道路。
  另一個對她產生一輩子影響的人是輔仁大學的恩師、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讀書時,她對顧先生的一字一句都捨不得錯過,記下了厚厚的8本聽課筆記,後來,她把它們都交給了顧隨的女兒顧之京,並一起整理成書。這是葉嘉瑩認為自己這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
  葉嘉瑩曾說,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從來都是命運把她推往何處就是何處。『讓念書,也就念了。畢業後讓教中學,也就教了。一位老師欣賞我,把他弟弟介紹給我,後來也就結了婚。』
  葉嘉瑩的丈夫是國民黨海軍教官,婚後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個人命運在大歷史面前被徹底改寫,從此背井離鄉。
  1949年年末,他們的大女兒才4個月,台灣的白色恐怖就瀰漫開來,丈夫被懷疑是『匪諜』抓了起來。不久後,葉嘉瑩任教的中學,從校長到老師都被認為有思想問題,全部被審查,葉嘉瑩沒了工作。3年後丈夫出獄,卻性情大變,經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當其衝的發泄對象。葉嘉瑩經常噩夢連連近乎窒息,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在絕望中,她只有『把自己一部分的精神感情完全殺死,才有勇氣生存下來』。
  後來經師友介紹,葉嘉瑩到淡江、輔仁、台大3個大學任教。生下小女兒後,她沒能好好休養,身體不堪重負,又染上哮喘。王安石的一首詩,給了葉嘉瑩一抹精神的靈光。詩是這樣寫的:『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眾生選眾業,各有一機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對待鬱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寬容忍讓。而這一忍,就是一輩子。這位情感豐富的女詩人,儘管深諳詩詞中的兒女情長,自己卻從未真正戀愛過。她的小女兒說,我母親一輩子都在和詩詞談戀愛。
  回國講學
  由於出色的教學業績,葉嘉瑩名聲散播開來,她獲得了台灣大學的教授職位。1966年,葉嘉瑩受邀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及哈佛大學講學。後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在異國他鄉用英語授課,葉嘉瑩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文論;另一方面,她有着自己獨特的講課方法。她對學生說:『詩歌裡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許不夠好,我的文法、發音或許不夠正確,但我講一首詩,會把我所體會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講出來。』她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在異國他鄉讓無數人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
  在拿到學校的終身聘書後,葉嘉瑩以為自此就能安穩度日了,不料1976年,她的大女兒和女婿遭遇車禍,雙雙亡故。她強忍着悲痛為女兒女婿料理完後事,把自己關在家裡,拒絕接觸外面的一切友人。在這期間,她寫下了10首哭女詩。
  詩詞不僅幫助葉嘉瑩排解悲痛,更是幫助她走出這種生死劫難的力量。1977年,她終於有機會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大陸。看到火車上的年輕人在捧讀【唐詩三百首】,她覺得,儘管這個民族歷盡劫難,但詩歌的靈魂不死。於是重新燃起了內心的激情,決心回祖國。
  1979年開始,葉嘉瑩每年自費回國,在各地高校講授詩詞。當時中國『文革』剛結束,傳統文化斷層嚴重,學生們內心對於詩歌有着極大的渴求。很多教授還在用陳舊的階級分析法解釋詩歌,而葉嘉瑩卻講解詩歌的『興發感動』,並旁徵博引,令學生們激動萬分。
  課堂上反響熱烈,連葉嘉瑩自己也完全沉浸其中了。經原輔仁大學外文系教師李霽野介紹,她來到南開大學,就此與南開結下深深的情緣。到了快退休的年紀,葉嘉瑩卻用講學把生命填得滿滿的,對她來說,『報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書育人。
  定居南開
  從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教書,葉嘉瑩的好多學生現在都是80多歲的老人了。葉嘉瑩用自己澎湃的熱情,深深感染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學生。台灣作家陳映真曾經回憶:『她能在一整堂課中以珠璣般優美的語言,條理清晰地講解,使學生在高度審美的語言境界中,忘我地隨着葉教授在中國舊詩詞巍峨光輝的殿闕中,到處發現藝術和文學之美。』
  2013年之前,葉嘉瑩幾乎每年都要在北美和中國之間來回奔波,不過,南開大學已然成為她從事古典詩詞研究和推廣的重要基地。早在11年前,葉嘉瑩就受邀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不久前,有熱愛中國詩詞的友人聽說她年老後將定居天津南開,決定給她捐助,與南開合作為她興建了一棟集科研、辦公、教學、生活於一體的小樓,定名為『迦陵學舍』。
  如今,葉嘉瑩正在從事一項浩繁的工程。『我教書70年,曆年的講課、講演的錄音,有2000小時以上。』她指指家裡摞着的一個個行李箱,『這些都是我帶回來的曆年講課錄音和錄像。』學生們正在幫助她整理成書。她的著作文白相雜,理論性強,而講課時深入淺出,整理出來更利於向讀者普及。
  晚年的葉嘉瑩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她說,有人曾勸我,年紀慢慢老了,該多寫點書,少教些課。這話也有道理,可是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發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麼一天,我願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台上……』
  (據【環球人物】報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