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投千萬修繕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
第二批修繕補助金申請8月15日截止 今年7月,廣州首批安排約4080萬元用於各項文物保護,其中對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修繕、保養補助1400.1萬元,達34.3%之多。昨天,廣州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負責人李曉明組織媒體到廣州荔灣區陳廉伯公館、番禺陳氏宗祠(善世堂)兩個市級非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現場實地介紹文物保護情況。據了解,在首批文物修繕、保養補助中,陳廉伯公館獲得90萬元修繕補助,陳氏宗祠獲得了50萬元修繕補助。 陳廉伯公館空置多年修繕在即 陳廉伯公館位於廣州龍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號,屬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仿歐式5層獨立式建築。屋主陳廉伯,曾任英國滙豐銀行買辦,後任廣東省商團總團長。這裡曾作為荔灣俱樂部,是洋務工人及工商界知名人士聚集活動場所。1946年,成為兩廣監務公署辦公地點。新中國成立後,被改為廣東省水利廳宿舍,頂部瓦面被拆並僭建多一層,後園部分園地被占用作小商鋪。從2010年相關住戶被遷出後,陳廉伯公館被長時間空置,使得建築內部受到更大的破壞。 如今,這座歷經80年的建築幾乎只留下一個框架,室內構件及地面損壞嚴重。經過廣州市文廣新局的多次踏勘研究和協調,修繕工作正式啟動。 500歲陳氏宗祠修復工程擬今年完成 陳氏宗祠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西約,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505年,建成於1520年的四進祠堂,是廣州地區最早陳氏宗族祠堂,比廣州陳家祠整整早了300多年。1683年清政府海禁撤銷後復村重建,舉全族之財力聘請能工巧匠精雕細琢,歷時42年於1723年竣工,堪稱國內建造時間跨度最長的宗族家廟。值得一提的是,陳氏宗祠進深95.25米,是廣東省宗祠中進深最長祠堂。 記者看到,這座四進祠堂的室內木構件基本修復。二進儀門幾乎全部倒塌,現場石柱和石雕灑落一地。村民介紹,儀門是三間四柱三樓牌坊,白砂岩石砌築。明間橫匾前刻潮州進士周鳳來題寫的『六傳光范』,後刻『星聚一庭』。 儀門次間為拱形門口,儀門上石雕繁多,抱鼓石和地台全部是精美石雕。據悉,從2012年陳氏宗祠動工修復至今,已經投入600多萬元,來自村民捐獻、企業老闆資助和政府支持。2012年廣州市文廣新局對修復撥付補助資金30萬元,同時,指導陳氏宗祠委託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築遺產保護設計研究所編制了【番禺善世堂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記者了解到,陳氏宗祠全面修復需要資金逾千萬元,根據計劃,修復工程將於今年內全面完成。 業主如何申請修繕補助? 7月5日開始,第二批及2015年廣州市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補助開始接受申請,步驟如下:第一,今年8月15日前,需要申請修繕補助的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業主可在廣州市文廣新局官網下載填寫相關申請;第二,由所屬街道確認屬實,向所在區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提交申請;第三,市文廣新局將對所報申請項目統一提交專家評審,進行審核、評估,並公示審核結果,報批後安排資金。 (記者黃丹彤 通訊員曹曉亮)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