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博研究員:冀寶齋真東西不少 有國家級文物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24 18:55|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341|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報 

摘要: 雷從雲家的客廳,整面牆的書櫃裏,風格各異的古代藝術品擺滿了各角落,『真的、假的都有。』雷從雲介紹着『人家送的』藝術品,順手撥開桌上厚厚一摞資料,把沏好的茶擺上。    2001年,雷從雲從中國文物交流中 ...
雷從雲家的客廳,整面牆的書櫃裏,風格各異的古代藝術品擺滿了各角落,『真的、假的都有。』雷從雲介紹着『人家送的』藝術品,順手撥開桌上厚厚一摞資料,把沏好的茶擺上。 
  2001年,雷從雲從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職位退休。接下來的十幾年,一直沒閒着,國內外到處跑。很多人請他去『掌眼』,講演的邀約不斷,都是衝着老爺子的資歷。
  跑的地方多了,看到的東西『很震撼』。他說,要以自己『老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呼籲:中國民間收藏的亂象,已經影響到中國文物和古藝術品的安全和文化傳承,『不能再亂下去了』。
  民間藏品
  數量極大 品類極盛 等級極高
  藏品十萬件以上者
  大有人在 
  近三十多年來,民間挖掘出數量極大的各類文物。雷從雲認為,其中很多來源於空前猖獗的古墓挖掘。2005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證實:據這幾十年來的初步統計,中國光是被盜的古墓就有20萬座左右。其次,空前規模的大興土木,出土了大量文物。此外,還發現有不少窖藏文物。出土文物種類眾多,包括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玉雕、石雕造像、金銅造像、書畫、金銀器及各類雜項文物藝術品。其中,極少部分被文物主管部門沒收,一部分流失海外,絕大部分在國內各階層手中。
  目前,國家登記在冊文物不及二千萬件,而在中國民間,按雷從雲粗略估計,『有可能是幾千萬件到上億件之多』。他說,民間收藏家和愛好者在一億人上下,如果十分之一的人收藏文物和古藝術品,每人有十件,就是一億件。而且,『收藏幾千件、幾萬件、甚至十萬件以上者,大有人在。』雷從雲說。
  一些學科發展史
  足以改寫
  多年『下基層』,雷從雲見到很多過去考古發掘從未見過、博物館也不曾收藏過的『好東西』。他驚嘆民間收藏品類之盛,等級之高,以青銅器為例,夏、商、周三代,春秋、戰國時期各種青銅禮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錯金銀器具、鎏金青銅器具、青銅編鐘、n{、銅車馬、銅人、瑞獸、搖錢樹、銅鼓、面具以及大量巴蜀青銅器、北朝至唐宋的各類銅造像和鎏金銅造像,無所不包。陶瓷器中有大量元青花器,明永樂、宣德、成化器,許多新品種、新器形、新色彩和新紋飾,大大補充和豐富了國家收藏,填補了一些空白。一批批新石器時代玉器,如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西北齊家文化玉器和玉雕,包括商周以前以三星堆玉器為代表的巴蜀文化玉器、玉雕和玉石文字,對於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斷代』具有重要價值。一些青銅器、玉石器上還有長篇銘文,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獻價值、資料價值,足以改寫一些學科的發展史。
  雷從雲認為,僅用已有的考古發掘品和傳世品當做學術研究的全部依據,已經不符合實際。必須將民間收藏中種類豐富、品位高的新品種加入進去,重新認識研究,這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漢代老水晶獸首神鳥
  鑑定隊伍
  你要基本搞對,不能基本搞錯
  冀寶齋藏品有真有假
  隨着民間收藏熱情持續升溫,復仿製品也越來越多,當前市場真品贗品難分難解,更需要鑒寶專家點亮一雙『慧眼』。
  2009年,電視台的一個『尋寶』欄目在廣西南寧市舉辦活動,一面幾年前才製造的銅鼓被鑑定為『河池民間國寶』,並被『尋寶』專家們定名為『清代冷水沖型雙面銅鼓』。實際上,這鼓本是民間工匠鑄造的兩面仿麻江型銅鼓相焊接而成,原為臆造品。
  談到目前頗受關注的藏品鑑定問題,雷從雲覺得有些專家鑒寶態度不認真,『沒看過,沒摸過,就不要說嘛』。而更讓他氣憤的是,一些『行家』、鑑定機構、拍賣公司,在市場經濟驅動下,將民間一批批真東西統統斥之為假,任其流失或破壞,扼殺和拋棄民族文化遺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去年11月,他和李炳輝到河北冀寶齋走了一遭,引來無數風波。『民間收藏,有真有假有好有壞,純屬自然』,雷從雲談到冀寶齋和王宗泉時,連連說『心疼』。他和同行專家們認真查看了展廳和庫房的部分藏品,得出結論:冀寶齋確實有很多假東西,無論書畫、陶瓷,還是青銅件、玉器,都有假的。但是說4萬件藏品『一件真的沒有』,缺乏起碼常識。雷從雲認為,冀寶齋的真東西不少,有國家級的文物;不到代的東西不少,屬於標註錯誤。比如,所謂元青花,應為明代或清代仿品,雖『不到代』,但也不是新東西。
  他希望有一天,文物主管部門能夠帶上專家和科技檢測設備,現場鑑定,公開報道,直播鑑定過程,給冀寶齋一個公正說法。
  眼學和科技相結合
  雷從雲一直主張傳統眼學和科技檢測相結合鑑定文物。目前,熱釋光檢測斷代、元素成分分析斷代和釉面痕跡老化係數測試等科學手段已經引入文物鑑定領域。不過,科學鑑定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成分分析法,將標準器收集齊全,建立數據庫,本身就是一件浩大無比的工程。熱釋光檢測只能確定陶瓷的『年紀』而不能確定該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即所屬『窯口』。因此,雷從雲並不認同一些鑑定機構打着科學的旗號,聲稱所謂鑑定準確率『百分之百』的說法。他欣賞實事求是的作風,『文物鑑定,你要基本搞對,不能基本搞錯』。
  雷從雲呼籲由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出面或授權,組建權威性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物藝術品鑑定機構,包括建立科學檢測機構和數據庫,使大量民間收藏品得到科學的認證,從而得到更為妥善的保護和利用。
  ■建議
  依法給民間收藏出路
  據雷從雲介紹,當今民間收藏品主要來源於三個渠道:通過『二傳手』購買盜掘品,從古玩市場購買挖掘品和海撈品,從各地土木工程施工中分得或購買古藝術品。實際上,國外博物館的很多中國藏品,『極少是正經買的,大量也是走私出去的』。一位香港藏家轉過美國、日本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後,告訴他,那裏的西北地區齊家文化玉器超過千件,雷從雲聽了,急的直拍桌子。
  盜墓不合法,非正常的考古發掘出土,沒有『准生證』,在學術研究方面,也沒有『出生證』,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文物和古代藝術品真偽難辨,而鑑定結果也往往大相逕庭。這種亂象,直接影響到中國文物和古藝術品的收藏,對中國文物的安全,危害極大。
  雷從雲說,文物和古藝術品包含巨大的經濟價值。近年來,中國文物古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場上地位逐漸上升。我國的文物和古藝術品資源,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資源都要豐富千百倍。民間收藏品越來越多地被視為一種『收藏經濟』、『藝術品經濟』、『文物藝術品經濟』。文物和古藝術品具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它的增值潛力毋庸置疑。他暢想着,或許,中國文物藝術品在不久的未來,作為中國貨幣――人民幣的重要支撐。
  『藏寶於民』的事實已不容置疑,客觀上,民間收藏者為國家保護了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儘管目前存在不少亂象,但不能歸咎於民間收藏本身,應當從法律法規上制定相應的政策,給民間收藏一條『出路』。
  雷從雲建議,在法律規範下,民間收藏品進行正當有序的交流和市場交易,藏家在出售自己的收藏品時,一要保證國家文物收藏單位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收購權。二要按照收藏品的不同情形,將售後收入的一定比例上交國庫。國家對於收藏家以己之藏品舉辦社會文化事業者,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植。
  雷從雲每年四分之三時間在外面跑,東西看得越多越憂慮,『文物和古代藝術品不能再流失、再損失、再破壞了,總要給它出路』。他覺得,到時候了,三十年了,『面對民間收藏,不能永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永遠不置可否』。
來源:北京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