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記者昨天還從『聚焦青奧、人文青奧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8月11日,六朝博物館、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中國科舉博物館將開館。目前,票價還沒最終確定。實習生 馬慶 見習記者 歐陽麗蓉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鹿偉
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 多種展陳方式,讓市民『尋根問祖』 上周,現代快報記者先行探訪了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發現該館主體建築已建好,外觀像地質岩層,內部將設地質演變、人類進化等主題展覽。逛這個博物館,一定要看一下鎮館之寶,即兩具猿人頭骨化石。其中1號頭骨是一位女性『直立人』,2號頭骨是屬於一位男性『智人』。該展覽位於博物館三樓,會展示頭骨的發掘、結合復原模型、體驗場景等步驟,生動形象地還原南京猿人的發現過程。開館當天,還將現場揭曉南京直立人復原圖。 博物館主要分為4層,1層與2層之間還有一夾層,相當於5層。一層主要是信息服務中心,博物館展覽區域主要設在二、三層。二層主要是湯山滄海桑田7億年的展覽,三層主要是『猿人探尋先祖』遺蹟的展覽。四層為兒童樂園區域,有一些兒童探險項目,還有很多兒童體驗活動。不過,這部分青奧會後才會對外開放。 六朝博物館 不少寶貝第一次和市民見面 位於南京長江路與東箭道交會處的六朝博物館,處於長江路文化街區的核心地段,由著名設計大師貝聿銘家族操刀設計。目前,博物館正在佈展中,現代快報記者探營發現,將來,一大批『國寶』將亮相,其中不乏第一次和觀眾見面的寶貝。 博物館名字是王羲之『手跡』 六朝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南京六朝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個以『六朝』為主題的博物館。『六朝博物館』這5個大字,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雖是拼湊而得,但大家風範卻一點都不少。 錯版竹林七賢畫像磚 在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正在展出國寶級畫像磚【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正在佈展的六朝博物館二樓,也有『竹林七賢』畫像磚,不過是『錯版拼鑲』的,這可是第一次拿出來和觀眾見面。所謂錯版,畫面中的人和景,看上去凌亂得很,不容易辨認出哪一位是阮籍,哪一位是榮啟期,但細看每一塊磚畫,人物的衣飾紋樣、動作都很精緻。 這組壁畫是2010年7月南京市博物館在雨花台石子崗雨花軟件園內考古發現的。 雙塔造型古墓首次亮相 南京是六朝都會,但地面遺留的六朝遺物實在少得可憐。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墓葬中了解六朝人的生活。 二樓展廳就陳列着兩座古墓的『零部件』。其中一個是2012年棲霞區靈山大浦塘村出土的『高大上』石門。為啥說它『高大上』?它有一層樓高,石門上雕刻着精緻的花紋,門框四周是卷草紋……1400多年過去了,石門上的紋飾依然清晰可見。門柱內側還雕刻着1米高的武士像,很威武。 石門後面,是一個南朝墓的後壁,造型奇特,看上去,兩側是兩座佛塔,中間則是一座樓閣。這個墓壁是2006年11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專家在江寧街道胡村發掘的,墓主人身份極高。 『在古代,有句話說「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說,生前享受什麼,到了陰間也要享受。』專家說,這兩個六朝古墓的『零部件』,是第一次和觀眾見面,再現了六朝貴族的奢華。 罕見竹簡也將亮相 六朝博物館地下三層,地上三層。二樓展廳裏,不乏『鎮館之寶』,比如,青瓷釉下彩盤口壺和青瓷蓮花尊。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迄今所見以繪畫手法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稱早期瓷器中的藝術珍品。 除此之外,展廳內還預留了竹簡的位置。因為竹簡不容易保存,在南京,只在顏料坊地塊和皇冊家園發現過六朝竹簡。『如果地下水不豐富,竹簡特別容易腐爛,這次展出的竹簡,都是2004年在老城南一帶考古發現的。因為,這一帶原來是碼頭,地下水位很高,讓這些躺在地下1400多年的竹簡能夠保存至今。』專家說,南京目前出土的竹簡記錄有當年的物價,比如稻米的價格、貨物的稅收等。當然也有官員的竹簡版『名片』。 六朝史專家 胡阿祥 擔任館長 南京市文廣新局局長刁仁昌介紹說,六朝博物館建築總面積約2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金陵帝王州】【六朝風采】【六朝人傑】【三國風雲】四個陳列展覽。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館長是六朝史專家胡阿祥。正式開館後,會組建六朝博物館理事會,『這是新生事物,也是中國第一批博物館理事會,主要目的是通過它把社會方方面面的人士集聚到一起,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更好地做好文化宣傳服務展示的功能。』刁仁昌透露,屆時會邀請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官員、社會人士等組成理事會,多途徑聽取市民的意見,更好地改進博物館工作。 來源:現代快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