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貴州儺戲儺面具藝術展亮相廣州 系國家級非遺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4-7-29 19:19|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521| 評論: 0|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7月24日,【諾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在廣州博物館專題展覽廳亮相,本次展覽由廣州博物館、貴州民族文化宮(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北京・民族文化宮聯合主辦。本此展覽分為『儺之歷史』、『儺之韻味』和『 ...
7月24日,【諾儺魂神韻――中國儺戲儺面具藝術展】在廣州博物館專題展覽廳亮相,本次展覽由廣州博物館、貴州民族文化宮(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北京・民族文化宮聯合主辦。本此展覽分為『儺之歷史』、『儺之韻味』和『儺之表情』三個單元,共展出與儺文化有關的各類珍貴文物300餘件,是廣州地區目前規模最大、內容最全的儺文化展覽。展覽通過對儺戲和儺面具的展示,展示儺的悠久歷史,解讀類型豐富的儺戲和儺面具,向人們展示儺文化的生動與多彩。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4日。 


  儺,是上古時期人們對自然、圖騰、祖先和鬼神崇拜的產物,是我國一種世代相傳的古老文化現象。它起源於上古時期,嬗變演繹,延綿不息,迄今仍廣泛分布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儺以鬼神信仰為核心,以紛繁多樣的請神驅鬼活動為表象,目的是驅鬼逐疫、祈福禳災。如今,儺的功能已經從娛神轉為娛人,衍生出戲曲、舞蹈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5月,儺正式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儺戲和儺面具,是儺文化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和載體,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次展覽按照儺的類別依次展出宮廷儺、鄉人儺、寺院儺、軍中儺等類型豐富的儺面具。撮泰吉、儺堂戲、羌姆、地戲等表演形式各異的儺戲,也無一不煥發出迷人的神采。而在『儺之表情・儺面具』展覽處,展廳內設置了20餘米的儺面具牆,展出了來自藏、苗、土家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儺面具。中國可以說是面具保存最為豐富的一個國家,在眾多的面具當中,儺戲的面具由於角色的眾多、性格的各異而格外引人注目。儺面具特徵或寫實、或抽象,既凝聚了世代民眾的審美情趣,更反映出人的一種本質力量。


  主辦方介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只有極少數的儺面具被保存下來,這些歷史的見證因而顯得彌足珍貴。它們體現了人類與大自然的依存關係,還體現出人類審美追求的發展歷程。
來源:南方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