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李大華:借鑑貞觀律三省制 將法治建立於德治基礎上

國學新聞

2015-1-3 18:11|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2535| 評論: 2|原作者: 深大文學院教授李大華|來自: 南方網

摘要: 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為當時的中央帝國,當時的世界中心是靠什麼樣的手段建立起來的?又是靠什麼樣的制度文明贏得萬邦來朝、萬民齊頌和萬里繁榮的?為何說【貞觀律】是一部好的法律? ... ... ...
李大華:借鑑貞觀律三省制 將法治建立於德治基礎上

我們來說說這幾個人,房玄齡這個人的性格有點像漢朝的蕭何,舉輕若重,另外一個宰相杜如晦是舉重若輕,所以唐朝初年『房杜』這兩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是絕配。所以,毛澤東也會用人,他把劉伯承和鄧小平兩個人搭配,一個是舉輕若重,一個是舉重若輕,這就是絕配。

房玄齡這個人考慮事情非常周密,孜孜奉公,一生非常的謹慎,做事情很周密。但是,那時候如果杜如晦不在的話,房玄齡想做出的決策太宗不下定論,太宗說非得等杜如晦來,只有他才能決定這個事情。其實杜如晦來了之後,這時候太宗說,最後做出的決定還是依照房玄齡的方案做了,但是,如果杜如晦不來,太宗不定案。雖然最終的決定是按照房玄齡的方案做了,但是非他不可,因為他是一個快刀斬亂麻的人物,三下兩下,做事情乾淨俐落。

當時武德年間,大家知道,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爭皇位的時候,他的哥哥李建成把李世民手下的悍將一個個打發走了,派到外地,讓他手下無人,削弱他,杜如晦也被派出去了。這時候房玄齡幾個人說,『大王,你想要爭天下,這個人一定不能讓他走,必須留下來』。所以那時候太宗就硬是把杜如晦留下來了,在玄武門事件杜如晦起了決定性作用,這兩個人就是絕配。房玄齡幹的事情跟蕭何一樣,每次仗一完他就去搶文獻,搶法律條文,尤其是法律條文,這兩個人參與了起草法律。

魏徵這個人的故事就有很多了,他原來是太宗的對頭,是李建成的幕僚。太宗把他逮住以後沒殺他,第一句話就問他,你怎麼理解我們兄弟之間的關係?這話問得很直接,魏徵說『太子要早聽我的話就不至有今日了』。英雄說話是這樣的,直言,他不會繞彎子的話。太宗聽他這句話說得很懇切。如果我們請你來一起治天下,你願意嗎?這一聽,一下急轉彎,魏徵說『願意』。當即任命他做諫議大夫,諫議大夫就是個言論官,專門主管對皇帝的諫書的,就是專門來批評政府,批評皇帝的,是這樣的角色。

魏徵在唐朝起草法律的過程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人其實不懂法律,他不像房玄齡、長孫無忌是專門研究這個的,魏徵不懂法,但是,不懂法律的人參加了起草法律,而且也參與了重大案件的審理。史書都有記載,他不懂法律,但是,他懂德性,懂道德。

貞觀年間,把一個那麼貧弱的國家搞成一個這麼大的強國,魏徵的作用不可小覷。魏徵對太宗的要求是要他做堯舜,說你不是做一個好皇帝,你要做堯舜。太宗說這可能嗎?魏徵說怎麼不可能,你只要願意做就可以做到,這麼來打造他。魏徵把道德的東西、仁義的東西塞到法律裡面去了,唐朝的法律好就好在這裡,它有人道基礎。

我們說中國有【貞觀律】,西方有【羅馬法】,這在歷史上是最好的兩部法律。【羅馬法】好在哪裡?【羅馬法】好在講究人的權利,他把人的權利做了規定。【貞觀律】好在哪裡?它有很好的道德基礎,講德性,講仁德。

要說中西方文化比較有很多種差異,其中一個差異,我們中國的文化所缺失的就是缺乏權利的觀念,權利的觀念意味着什麼?就是我們每一個百姓、每一個公民,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自己有什麼權利。

美國的小孩子從一上學老師就告訴他你有什麼權利,中國人會覺得美國人把孩子教壞了。大家看了電影【刮痧】,刮痧是由什麼引起的?孩子感冒了,爺爺拿錢幣給他刮,治感冒的。結果有學生發現他背上起了一道一道的紅印子,馬上告訴老師,老師就以為是家長虐待孩子,一個電話打到警察局去,警察局把孩子帶走了,這孩子不歸你了。為什麼不歸你?中國人說我養的孩子是我家的事,關你什麼事,在美國不行,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上帝的,你只是有監護權而已,所以你虐待了孩子,以後不歸你監護了,孩子帶走,這就是權利。

我們中國文化五千年歷史,有很多好東西,但我們沒有權利觀念。廣東的很多農民第一次拿到選票,說選票是什麼東西,選村長跟他有關係,他第一次領到選票,感覺到是一種權利,我們中國的文化就是缺乏權利的觀念,從古到今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非得從西方學。【羅馬法】就是強調權利,它的好處就好在這裡,而【貞觀律】就好在講人道,講德性。

中國要走的路子是法治國家,不是人治國家。雖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要看到方向,走的是法治國家,因為法治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但是,這個法要跟人道相平衡,如何平衡?首先,法律起草的過程要體現人道,比如你為什麼擬這條法律,現在有一條新的法律出來,叫做『常回家看看』。

我問大家,為什麼要立這條法律,為什麼常回家看看要入法?是因為從法律上認定了子女與父母之間這種恩情關係,法律要確認這種恩情關係。父母把你撫養大了,你有責任贍養父母,你有責任去關心關愛你的父母,不是說我每個月給你寄了錢就可以了,還必須要常回家看看。你幾個月、一年半載幾年都不回去,那是有問題的,他可以起訴你。這條法律的立法基礎就是兼顧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恩情關係,這就是人道,如果不是這個人道,我們很多事情可能就不會這樣來立法律。所以,立法要與人道平衡,法要與人道平衡。我們講執法,立法,執法是不能講情的,但是,立法是要考慮情的。如果立法不考慮情的話,這個法律就會像秦朝那樣明明30天趕不到,但是法律規定30天趕不到就要處死,就是這種關係。所以,法與情是有關係的。【貞觀律】就是這樣的一部法律,就是法與情、法與人道、法與德性平衡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延章 2015-1-3 19:01
三省制很棒,但是仍然不足,作者如有機會,不妨參考一下:
關於無為制度下五大功能政府的簡單闡述【新五權分立】http://www.guoxue.co/thread-43799-1-1.html

比三省制更有學術理論依據——比決策、執行、監督多出兩省:立法、司法,也應當成為今後政治制度的發展方向。
引用 延章 2015-1-3 18:58
越講越離譜,一開始不錯,如講到三省制,講到德治法治關係,都很能啟發人,但到中間,講到西方的『權利』制度,就開始離譜了,或者說,矯情了。

權利,本來就是權與利兩回事,怎麼能放一起當一回事?西方都已經錯了,也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如社會動盪,不公正,怎麼能引入到中國來呢?權有官權民權,作者本來意思是用權利指民權,但是權是權,利是利,權與利有一定關係的,不能放一起。

法治建立於德治之上,本來也是個很不錯的方向,但是經過作者的嘴一描述,就變成了非常容易矯情,非常容易引起崇拜主義的東西。法治之所以要建立德治之上,自然是法本身的不足,而且建立德治之上還不夠的,中國傳統還有道統與治統的分別,而道統是德治基礎。所 ...

查看全部評論(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