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小商品市場開科舉博物館 漫步在老城的夜色中,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分外醉人。 走進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 夫子廟通過優化提檔回歸天下文樞 優字篇 有人說,在城市發展當中,建設新城是白紙作畫,聲勢浩大;老城更新則如戴着腳鐐跳舞,慢工細活,但相比較之下,後者的難度更大。上世紀改革開放後,國內不少城市的老街區成了城市的名片,但在發展模式上幾乎千城一面——整條街不是賣手工藝品,就是特色小吃一條街。這樣的歷史文化街區現狀,被挖掘出來的發展潛能僅僅是冰山一角。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南京夫子廟,對話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曾幾何時,南京夫子廟一帶被遊客質疑為『大市場』。從2012年起,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通過立法規劃、百日整治、規範管理、業態提升等多措並舉,一改夫子廟-秦淮風景區『商氣過濃,文氣不足』的病態,其間更通過搬遷小商品市場,以江南貢院為核心建起了中國科舉博物館,讓夫子廟回歸天下文樞的歷史地位。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林洪浩 昔日亂象:『天下文樞』變成了『大賣場』 2014年12月中旬,黃昏時分的夫子廟沒有因為寒意而冷清,華燈初上後,秦淮河兩岸進入到槳聲燈影里的散文詩篇之中。整潔的大街,古樸的建築風格,富有創意的傳統手工業商鋪,那些曾出現在無數詩詞文賦中的老街深巷,讓遊人在休閒購物中感受到六朝古都深厚的人文底蘊。而這些景象,竟然是在短短兩三年間實現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2012年之前,夫子廟是一片髒亂差。 『夫子廟的整治是從媒體的報導開始發酵的。2012年元月,南京日報的一篇關於【天下文樞緣何如此髒亂差】的報導引起了市裡的高度重視,要求夫子廟進行整治提檔。』該負責人說。當時媒體的聲音事實上也代表了群眾的聲音。回顧夫子廟景區的發展歷史,古時的夫子廟、江南貢院等全都在抗戰時被毀掉,後來1984年復建,從1984年到1990年是景區的第一階段,這十年是按歷史記載完完整整地復建,並作為整個南京市的重點工程,是連續八年元宵節後南京市政府開年的第一個研究議題,市政府的一號工程。1990年到2000年是第二階段,這十年管理比較鬆懈,主要是注重商業,引進了很多小商品市場,並把大部分的商鋪產權都給了小業主,造成了開發過度。2000年以後,市政府開始啟動景區內市場的搬遷,但一直推進比較慢,走到哪裡是哪裡。『所以,在2012年之前,有遊客到夫子廟看過後,直接在網上發帖,稱「來到了傳說中的夫子廟,逛了整整一天,除了買了一大堆餅啊糕啊,幾件衣服,外加送給小偷一個iPhone,什麼收穫也沒有」,夫子廟全國名氣這麼大,但卻讓遊客這麼失望,優化提升箭在弦上。』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