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深:对比中国现代古代办孔子学院的差异 再回味欧美态度的变化 ...
越南文庙现在已成著名旅游景点。 朝鲜、日本和越南的儒学传统和中国一样,一直延续到欧洲殖民者到来,才受到冲击。之后,各自逐步走向现代化,儒学也逐渐退出主流意识形态舞台。不过,在民间的伦常日用中,儒学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今天的孔子学院,古代的“孔子学院”不仅是输出汉语,更是输出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圈”。朝鲜和越南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摆脱中国,走向独立,但仍然向中国称臣纳贡,维持着“朝贡体制”下的藩属关系,直到晚清时期,虽然中国也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重创,但仍然在竭尽全力帮助越南和朝鲜抵御外来侵略。二战后,他们分别走上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但中国对他们仍有巨大影响。而且,在欧美国家看来,他们也仍然属于“中华文明圈”。 也就是说,虽然古代的“孔子学院”虽然和现在一样,需要申请并得到中国方面的同意才能开办,但相比之下,在古代,外国的主动性显然更高。毕竟,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化就是先进文化,是他们学习的物件,这是一个几乎不需要任何论证的事实。但在今天,中国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文化实力,但还没有上升为全世界都认可的“普世价值”,一些仍然以发达国家自居的欧美国家更是认为,中国必须接受他们的“普世价值”,才能“与世界接轨”。 此外,在文化交流中间,国力强盛的时期文化自信程度也比较高,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较为开放,容易接受,比如中国古代的汉唐等文化繁荣时期,都大量吸纳了外来文化;而当国力衰弱时则对外来文化往往较为警惕,总觉得对方是在进行“文化侵略”,经常会有人抵制,比如中国晚晴遇到外来侵略后,对是否要接受西方文化就显得较为纠结。以此经验反观欧美发达国家,似乎也有这种现象。之前欧美对中国有绝对优势,对中国文化显得比较友好,也愿意相互交流,而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抵制中国的“文化侵略”的声音也大了起来。这大概也算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个新例证。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