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美學者雅克·巴爾贊: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今始落幕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5-3-16 19:19|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947| 評論: 2|原作者: 陳嘉映|來自: 南方周末

摘要: 1500年,大致是西方走出中世紀的年代,是黎明,一個偉大的時代開始了;今天,日薄西山,這個偉大的時代落幕了。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但很少人做出這樣明確的判詞。 ...

1500年至今:西方文明在落幕?

【從黎明到衰落】(南方周末資料圖)

【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美]雅克·巴爾贊著,林華譯,中信出版社,2014年6月

這本書中譯本初版時我沒得著空讀,這次再版,斷斷續續讀完了這本上下冊868頁的大書。相似時期的西方文化通史,在我讀過的裡面,這是最好的一部。像這樣一本大書,本來難免有些段落寫得講究,有些段落粗放。巴爾贊的書卻不是這樣,縱覽五百年,涵蓋西歐各國,卻每一段都來得切實精準。現在,我們絕無這樣的作者,多數作者腹中貨色不多,每年出一部;看人家,宿儒飽學,這本書從發願到落成,經過六十年。出版之際,作者已年屆九十三。

此書好評如潮,這裡我只零星講幾點。

作者的博學令人驚嘆。無書不知,且不說同樣熟悉藝術、音樂、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也不陌生。如今網際網路發達,要是還有谷歌,什麼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但在文史這一行,會搜索信息與滿腹學問滿不是一回事。知識在資料庫里有一種組織法,裝在腦子裡是另一種組織法:只有裝在同一個大腦里,知識才會勾連成一個鮮活的整體,滿腹學問才能滿腹經綸。

巴爾贊遠不止勤奮、認真、博學,更突出的特點倒是深見卓識。這些深見卓識多半體現在紹述之中。時而,他也就一個論題單獨議論一段。這些段落多半深富哲理,讀者在這裡,比在絕大多數哲學論文那裡,應能學到更多『哲學』。

文化與政治交織,這本文化史不可避免會常常觸及政治史話題,作者在這方面也頗多深見。有一節說到『政府理論』,本來,沒有哪個政府的運作能合乎理論,也沒有哪兩家政府的運作方式一模一樣,政府結構的形成及其實際運作,要看機緣,要隨形勢與利益格局而定。那麼,爲什麼需要政府理論呢?因爲,『西方人總是想與自己的經歷拉開距離,客觀地看待它們,把它們分門別類,歸納到可以傳播的模式』。由此就來了理論,因爲『對過去和現在的經歷做合理的解釋,到以同樣的方式促進改變,向世界提出新的原理或哲學,兩者之間只是一步之差』(268-269頁),啊啊,這一步之差卻差之千里。我也一向認爲,人的探究,包括政治探究,總是解釋性的;你自探究你那裡的政治如何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其中利在何處弊在何處;你的政治方式,別人當然可能學習、效仿,但通過什麼途徑影響他者,效仿哪些以及怎麼效仿,要由他者依乎他自己的情況去摸索。西方則有一種傾向,以爲可以由自己的經歷構造出普遍理論,既然普遍,就可以到處應用。

另有一節討論歷史學,指出19世紀20世紀之交,『史學的實質和特徵發生了劇變……歷史學家變成了研究過去的社會學家。』(706頁)這一節所闡發的歷史哲學極爲精當,的確,雖然作者貫通各個文史領域,他畢竟首要地是史家。多種多樣的因素促成了這五百年的文化變化,而作者提到最多的是平民化。這一見解,連同他的歷史哲學,都深得吾心。

1500年至今:西方文明在落幕?

西方文化史名家雅克·巴爾贊(1907-2012) (南方周末資料圖)

這些大論題,作者多有他獨到的見解,行文之中,三言兩語的知人知世,則所在多有。『「研究」成了一個具有欺騙性的詞……教學大綱里也許有大量的文科課程,但是,如果不用人文方式教授,它們就毫無教育價值。』(657頁)『憤怒可以是一種廉價的感情,隨意使用以顯示自己的正義。』(342頁)是啊,在我們這個『道德滑坡』乃至『道德崩潰』的環境裡,千萬別以爲既然有『道德義憤』泛濫,我們就多了一絲希望。我想,這麼一部大書,是得有些這樣一語中的的句子穿插其間才提神。再隨手從幾頁範圍里摘錄兩三句吧。『感傷是把行動拒之門外的感情,無論是真正的還是潛在的行動。』(437頁)『崇高需要粗獷和宏大,有了和諧就沒有崇高。』(446頁)『鮑姆加登創造了「審美」一詞。他不可能知道這個詞今後會造成何種破壞。』(444頁)不說德文,單說中文裡『審美』『審美判斷力』這些用語,真不知造成了多少破壞。把藝術的鵠的歸爲美,已經高度誤導,『審』這個字更不知所云,難道我們是在審視、審判嗎?審再加上判斷,似乎真是在審判。當然,找到一個替代詞也不容易,但我們不妨試試藝術感受,藝術感受力、領會力。

對於文化史上的人物事件,作者多有獨特的判斷。總的看來,作者格外屬意帶點兒懷疑色彩的智者,拉伯雷、蒙田。我猜想巴爾贊會覺得自己也比較接近這個類型。睿智難免懷疑色彩吧。作者對中世紀後期的文化思想評價很高;這類評價這幾十年來倒不少見,但這也跟作者不把近現代發展一味視作進步有關。有些不那麼彰顯的人物獲得很高評價,例如19世紀中葉的Bagehot和O.W.霍姆斯(那位美國著名大法官的父親)。反過來,有些如雷貫耳的大名,並未多說多論。Bagehot和霍姆斯那兩節各占兩頁,莎士比亞一節也不過三頁,而且,這一節並未放到他生活創造的16、17世紀之交,卻放到兩個世紀後其地位確立的年代,更有甚者,Bagehot和霍姆斯獲得的都是好評,而莎士比亞——歌德那說不盡的莎士比亞,布魯姆稱之爲西方經典核心的莎士比亞——渾身都是缺陷。對某一作者的具體批評,我當然常常並不同意,不過,在我讀來,這類貶評,未見得是作者的周全評價,更多是針對一些流行看法提出爭議。聽聽主流之外的評價——只要評價者不是刻意在標新立異——通常倒有益無害。畢竟,這不是一本教科書,更不是咱們這裡的教科書,似乎隨便哪個寫書的教授都是在爲歷史人物做所謂的全面而公正的評價。我更喜歡巴爾贊的寫法:我們街上人不知道的事多談幾句,我們都知道的少談幾句,得到普遍推崇的不妨多談談缺點,反正是個人看法。

這本書的書名叫『從黎明到衰落』,所以,說到這本書,不能不說說作者的文化大勢觀。1500年,大致是西方走出中世紀的年代,是黎明,一個偉大的時代開始了;今天,日薄西山,這個偉大的時代落幕了。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覺,但很少人做出這樣明確的判詞。作者說,的確,在20世紀上半葉,雖然情況已經相當明顯,但生活在彼時的人畢竟仍在廬山之中,不似現在,西方文化的衰落已經明明白白。第一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分水嶺。可以看到,就在那段時間前後,文化人的政治觀發生了巨大轉變。巴爾贊列舉了一系列鼎鼎大名,弗洛伊德、馬克斯·韋伯、涂爾幹、湯因比、柏格森、龐德、馬勒、理察·史特勞斯、鄧肯,他們紛紛歌頌戰爭,吹噓本國軍隊,煽動對敵國的仇恨。儘管作者列舉了這些人以及很多其他名人,我們仍不難再續上胡塞爾、舍勒以及更多的名字。據巴爾贊稱,實際上只找得出五六個人像羅素那樣的例外。他接著說:『在拿破崙戰爭中從未發生過這類情形。』(760頁)當然,古代更不是這樣。這種巨大的轉變由何而起?這是我們每個關心文化史的讀者都願認真思索的,作者也努力加以解釋。

這當然只是當代文化衰落的一角。巴爾贊筆下,西方文化方方面面都在衰落。有救嗎?西方曾沒入中世紀,在無垠的文化廢墟上,這裡那裡,一兩個修士在修道院昏暗的油燈下,閱讀謄寫古代輝煌文明殘留下來的文著。如今,說不定這裡那裡也有幾個有心人,未被大眾文化的滔天巨浪所裹挾,他們堅持學習已被忽視的文學和哲學傑作,揣摩無人問津的繪畫與樂曲,堅定地認爲只有它們才與『更充實的生活』相輝映,默默地守望文化的再生。(868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延章 2015-3-16 19:40
巴爾贊列舉了一系列鼎鼎大名,弗洛伊德、馬克斯·韋伯、涂爾幹、湯因比、柏格森、龐德、馬勒、理察·史特勞斯、鄧肯,他們紛紛歌頌戰爭,吹噓本國軍隊,煽動對敵國的仇恨。儘管作者列舉了這些人以及很多其他名人,我們仍不難再續上胡塞爾、舍勒以及更多的名字。據巴爾贊稱,實際上只找得出五六個人像羅素那樣的例外。他接著說:『在拿破崙戰爭中從未發生過這類情形。』(760頁)當然,古代更不是這樣。這種巨大的轉變由何而起?
=============================
我來回答小編這個問題吧,西方文化,是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自私主義文化,再加上西方文化本質不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文明發展壯大的,而是零星的心靈雞湯烏合之物,並無從內到外的生命力, ...
引用 延章 2015-3-16 19:33
這個書評作者肚中貨識不足,有些評論不切實,只能說,美學者雅克·巴爾贊的這本書給了南方周末這個小編不少的啟蒙,令其氣塞頓開

查看全部評論(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