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文章評論,在亞投行籌建上,國際媒體開始以唱多方式認可中國的崛起。【經濟學人】對美國責備英國『一味遷就』中國的言論予以回擊,認爲美國將亞投行看作外交能力的競技場簡直就是場災難。【金融時報】則認爲:『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是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做到聰明的遷就。』李克強總理在會見【金融時報】總編巴伯時講到,希望國際媒體客觀報導中國的發展變化和經濟長期向好的預期,促進中外加深理解,求同存異,加強合作。 在2015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林毅夫教授就表示:『亞投行是一個很難得的對每個人都有利的機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紛紛加入亞投行,說明中國得道多助。』林教授的話點明亞投行受歡迎的原因:它正確處理了『利』和『義』的關係。 首先,亞投行可以是共贏而非零和的。【經略】曾刊文指出,亞投行是我國海量外匯儲備與強大基建能力雙重優勢下的產物,它找准了現存多邊開發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供給缺口,也將成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抓手。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在2009年的測算,從2010年到2020年,亞洲需要8萬億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1%用於電力、29%用於道路,13%用於通訊),放眼當今世界只有中國能肩負這樣的重擔。英、法、德及時搭上亞投行的快車,不僅有助於推動本國基礎設施的更迭,也有助於歐洲企業參與絲綢之路的建設進程,畢竟,歐洲經濟復甦之路漫漫其修遠。正因此,英國首先卡梅倫直言不諱:加入亞投行『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 其次,亞投行是『得道多助』。它可能推動現有多邊機構治理規則的革新,加速金融民主化進程。中國已經表態,在決策機制上,亞投行將會更加注重共識型決策,中國不追求一票否決權,亞投行治理不僅僅依靠投票權重;在發放項目貸款上,亞投行既會考慮世行等國際開發機構的經驗與標準,更會考慮發展中國家迫切的發展需要與工作效率。對於這樣有魚又有熊掌的機構,多少國家能夠經得起『忽悠』?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