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肥狗之和,冒以山膚 從春秋開始,食狗的人群逐漸擴大到平民,當然,此時的貴族也仍舊非常熱衷於狗肉,因而食狗之風非常興盛。【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有這樣的記載:『吏人之與叔孫居於箕者,請其吠狗,弗與。及將歸,殺而與之食之。』這裏的『吏人』是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顯然不屬於貴族階層。 在漢代一些畫像石上的『庖廚圖』中,可以常常見到宰狗的場面,表明在當時狗肉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肉食來源。市面上非常流行『樊噲狗肉』,就是因為樊噲之前以屠狗為生,所以樊噲狗肉也成了一道很有名氣的菜餚。 山東諸城前涼台出土的畫像石中的庖廚圖 人們在吃狗肉的過程中,已經不滿足於簡單地整條燒烤,而是會變換各種花樣。『庸脯』就是當時比較受歡迎的一道名菜,其做法是將狗肉片沉於沸湯中煮後撈出來,撒上點花椒末、生薑粉,然後曬乾,最後再調上各種調味品,做成狗肉乾。在狗肉的選擇上也是很講究的,『選幼不選壯, 選壯不選老。』小狗的肉是最鮮美的。 西漢辭賦家枚乘,十分推崇狗肉羹湯,曾經稱讚道:『肥狗之和,冒以山膚』(觀察者網註:山膚即石耳,一種真菌)。(【七發】)就連長沙馬王堆西漢一號墓中,出土的遺策上也記載了犬羹、犬脅炙、犬肝炙等菜餚名稱,可見貴族在吃狗肉這件事上仍然毫不遜色。 不過,雖然平民也可以吃狗肉,但也僅限於中等收入的人家,秦漢時期狗肉的價格還是要高於豬肉的。『中者南居當路,水上雲台,屠殺羊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衛保散臘,傾蓋社場。』(【鹽鐵論·散不足】)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