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倪世雄:習近平『和 合』外交思想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5-7-12 22:07|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859| 評論: 0|原作者: 倪世雄|來自: 南方網

摘要: 『中國夢』是『和合』外交的生動體現,『和合』外交是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習近平『和合』外交思想接地氣,內涵深刻,感染力和指導性都很強,必將有力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世界持久和平貢獻新智慧 ...


以和為貴: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講到: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卻有以和為貴、和平相處的文化基因。中國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堅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主題。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州舉行『莊園會晤』,進一步提出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張,並精闢闡述了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把『不衝突、不對抗』放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首位,充分體現了中國外交以和為貴的核心價值觀。

和諧共生: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2013年10月24至25日,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此前,習近平多次講到,『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從『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下兩個大國』到相互依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認識和理論上的巨大飛躍和升華。從全人類命運的角度來建構中國的外交思想,這是一個生動的創新。『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中國的和平外交贏得了世界話語權,說出了讓世界聽得懂、聽得進去的中國話,受到了廣泛好評。

協和萬邦: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

在戰爭與和平面前,我們希望鑄劍為犁,化干戈為玉帛。習近平說:『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是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就有『和合中庸』、『世界大同』的理念。雖然千百年來,滄海桑田,但是這些思想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愈見其奪目光輝。習近平指出,中國堅持全方位和平外交的總體戰略思路,即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家和萬事興,人和國家強。習近平提出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和增強國家親和力的思想,強調『關係親不親,關鍵在民心』,通過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做好人脈工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的『和合』外交不僅是促進中國的和平發展,也是要努力塑造一個天下太平、協和萬邦的世界圖景。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3年6月7日至8日,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時講到:『中國夢也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2015年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習近平宣示,中國人民正在齊心協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

可見,『中國夢』有兩層含義:國內層面上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際層面上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國夢』是『和合』外交的生動體現,『和合』外交是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習近平『和合』外交思想接地氣,內涵深刻,感染力和指導性都很強,必將有力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世界持久和平貢獻新智慧。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公為明對此文亦有貢獻)

12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