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氏家儀】與【大清會典】條文對比 【孔氏家儀】共十四卷,與國家禮書不同,【孔氏家儀】內容只涵蓋了家庭禮儀所需要的吉禮、凶禮和嘉禮,其中凶禮部分佔到了全書的半數以上。【大清會典】為清代典章制度的匯編。孔繼汾之所以被遣戍,究其原因在於所作【孔氏家儀】與【大清會典】在凶禮的具體服制上有所衝突。為家庭現將兩者不同之處對比列舉如下: 【家儀】原文:『為夫之凡服三年者。「注」曰:律雲,夫為祖父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並從夫服。若夫承重而死,其子若孫為曾高承重者已?當何服?律既不載禮亦無文。』(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3頁) 【大清會典】:『庶子為適母,為生母,庶子之妻同;為人後者,為所後父母,為人後者之妻同;女在室為父母,已嫁被出而反在室者同;適孫為祖父母及高曾祖承重,適孫之妻同。』(【禮部·祠祭清吏司·喪禮五】,【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四) 孔繼汾認為【大清會典】未載若承重之人去世,其子孫為曾高承重者,應當着何種服飾。但此條在乾隆二十一年修訂的【欽定大清通禮】中對此種情形做了補充說明:『若父俱亡,為高曾祖後者同。』(【欽定大清通禮·凶禮】卷五十)列此條為【大清會典】之失,應為孔繼汾未參考【大清通禮】之故。 2、斬衰條:【家儀】原文:『妾為家長。「注」曰律無家長為妾之服,【禮·喪服】緦章有貴妾注,雲謂士大夫之君也。【喪服】「小記」雲,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己。故今世亦有為妾服緦者,但律既不載,必緣飾禮文而為之服,似近於私矣,或雲心喪三月可也。』(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3頁) 【大清會典】斬衰條:『妻為夫,妾為家長同』(【禮部·祠祭清吏司·喪禮五】,【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四) 妾為家長應遵從的服制,在【大清會典】、【大清通禮】中俱載應為斬衰三年,而孔繼汾認為『律無家長為妾之服』,應為孔繼汾之誤。 3、齊衰杖者條: 【家儀】原文:『繼母嫁者為繼母條。「注」曰古者繼母嫁亦有服,「傳」曰貴終也。自【唐開元禮】惟從而寄育者乃服,金世宗大定八年改服三年,明【孝慈錄】復如唐制,今律喪服表將此條入不杖期,與圖不符。窮以律圖見既遵用又與古禮適合,故未敢舍圖據表。』(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4頁) 【大清會典】齊衰不杖:『為適孫,父母為適長子及眾子父母為適長子之妻,父母為女在室者,父母為子,為人後者,繼母為長子、眾子,子為改嫁繼母。』(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3頁) 此條的區別在與杖與不杖之分。【儀禮】曰:『父卒,繼母嫁,從,為之服。[傳曰]何以期也?貴終也。』(【儀禮·喪服】)也就是隨繼母改嫁之子,本已生父亡,遇繼母過世,應視為父母俱亡,以體現血緣關係的連續性,所以在服制上應為齊衰杖期。而【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都認為,父卒,繼母改嫁而己從之,應隨繼母而視為繼父仍在,故應服齊衰不杖。 4、齊衰不杖條: 【家儀】原文:『為嫡孫條:「注」曰謂將為後者,「傳」曰不敢降其適也,【唐開元禮】凡為曾元孫承重者同,自明以來律令不載。又「傳」曰有適子者無適孫,今律亦無此文。凡行服者於孫難,次當承適而其父未死或子孫並已死而為曾元之承適者服,皆當參考古禮以補律文之不足。蓋律本簡略,讀者須尋文考義,必以禮輔之,而後隆殺之,宜益較然不爽且不但此也。「傳」所謂不敢降其適者,非自私其適也,以其承我父祖之重故不敢降也。據【禮】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則又以己非冢嫡不敢隆其嫡也。夫不得隆其嫡子者,自亦不得隆其嫡婦,不得隆其嫡孫矣,不得隆其嫡孫者,自亦不得隆其嫡孫婦矣。凡此之類亦宜詳究,禮原庶合重祖之義而無自私其嫡之嫌,不善於讀律者恐失之也。』(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5頁) 【大清會典】齊衰不杖條:祖為適孫,父母為適長子及眾子父母為適長子。 嫡孫和適孫的含義相同。【大清會典】只是籠統的規定,祖應當為嫡孫服齊衰不杖。在這點上,孔繼汾與【大清會典】並無異議。他在『為嫡孫』條中實際上探討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況——嫡孫喪而嫡子仍存,也就是有『適子無適孫』,祖應為嫡孫行何服?庶子應為嫡子行何服?孔繼汾沿用了【儀禮】的說法,對此加以補充說明。【儀禮·喪服】:『為嫡孫。[傳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嫡也。有嫡子無嫡孫,孫婦亦如之』;『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儀禮·喪服】)也就是有適子無適孫,祖應服大功九月。如父本人為庶子,非繼承宗室之正體,不能傳重,在這種情況下,庶子無需為父所出長子服三年喪。 5、小功五月條: 【家儀】原文:『為夫之庶母:妻為夫之庶母,今本服杖期殺姑舅一等,律令不言所降之服,知不得將大功者嫌與舅姑同也。為舅姑由齊加斬,今猶降二等,不攺大功。況夫之庶母,乃由無服而加至杖期者,可止降一等,竟與舅姑無別乎?似亦比舅姑之例降二等為宜。汾敘次喪服一遵律令,其令文有弗備者,間證以禮經及先儒之說,足之此條,既無古典可據,而當世行服者,於此處多缺焉,逐鮮議及之者。窮謂律文既有正服,則降服亦在所當明。若概以為本生親屬孝服皆降一等之文該之,又有疑於為姑之嫌。且為姑實降二等,故用比例列於小功,並附卮論以備禮官之採擇焉。』(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400頁) 【大清會典】齊衰杖期條有:『適子眾子為庶母,適子眾子之妻同。』(【禮部·祠祭清吏司·喪禮五】,【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四) 舅姑為夫之父母。古之妻為夫之父母,應服斬衰三年。古之嫡母、庶母有別,斬衰、齊衰只差一等,孔繼汾認為【大清會典】規定妻為庶母服齊衰杖期太重,不足以體現嫡庶尊卑之意,故應遵循降服原則,將二等為宜。 6、緦麻三月條: 【家儀】原文:『為出為人後者及其子孫於已本屬小功親者降,為妻之父母,為婿,為乳母。「注」曰:律雲謂父妾乳哺者。按【儀禮·喪服】注,養子者有他故,賤者代之慈己,故曰以明服也。若如律所云,則父妾能乳哺我者,必彼己有子女,可曰庶母矣。若己所生母死而父命之乳己,直可曰慈母矣。何以別有乳母之號而服止緦之輕乎?自認乳母為父妾,於是乳母之恩鮮報者,自明隆庶母之服,而此條並成贅文矣。循名核實似宜曰乳母謂乳哺者為得。』(孔繼汾:【凶禮一】,【孔氏家儀】卷四上,第394頁) 【大清會典】緦麻三月:『為乳母。』(【禮部·祠祭清吏司·喪禮五】,【欽定大清會典】卷五十四) 如將乳母的內涵狹義定為『哺乳者』,那麼應着喪服,【孔氏家儀】與【大清會典】完全一致。但孔繼汾認為乳母還有兩種特殊情況,一為父妾已有子女,而生母有他故,而交由父妾哺乳,在這種情況下,乳母就等同與庶母。喪服應當依從『適子,宗子為庶母』,為齊衰杖期。二是,生母過世,而由父委託於其他妾室撫養。這種情況,乳母就等同與慈母。喪服應當按照慈母規格,為斬衰三年。 以上將【孔氏家儀】與【大清會典】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差別之處,多為孔繼汾對【大清會典】依據古禮進行條目內的補充說明,或對【大清會典】未涵蓋人群的具體服制進行商榷。且【大清會典】關於喪禮服制的條文本就極為簡略。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