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林曉斐)在當今以還原論為主流的學術環境下,中醫學發展出現兩個不適應:一是中醫學不適應制度性醫教研模式,實踐能力萎縮,臨床、產業、教學與理論脫節,二是由於對中醫的科學性認識不一,中醫界內部出現分化,導致理論體系離散、異化,不適應科學發展的節奏。 為認清中醫理論創新發展學術背景的變化,找出影響中醫理論發展的問題,確定中醫理論『十三五』乃至中長期發展的戰略重點與佈局。11月19~20日,以『新形勢下中醫理論發展的方向和策略』為主題的第548次香山科學會議學術討論會在京召開。 會議圍繞『中醫理論發展回顧及其主體認識』『新歷史條件下中醫理論發展的基本路徑』等展開討論,並形成了【中醫理論研究戰略專家香山科學會議共識】。 【共識】指出,未來10年是中醫理論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應着重關注中醫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傳承創新,注重重大疾病防治規律與理論提升的應用創新和以自由探索為主體的先導創新。 專家呼籲,堅持中醫理論研究中的傳承與創新並重,將人才培養應作為首要工作,制定特殊政策,推動包括研究生培養、經費管理、學科建設等相關機制體制改革,改善中醫理論創新發展的軟硬件環境。倡導以研究項目為紐帶,帶動基地建設與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 專家倡議建立國家中醫理論研究中心及省市(地區)分中心,建設中醫理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構建完整的中醫理論研究體系。同時建議中醫理論研究科研院所、高校及其他行業機構聯合建立多學科的中醫基礎理論虛擬研究院或聯盟,優勢互補,活躍學術交流,激發思路,聯合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主任劉保延,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王鍵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胡鏡清擔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生物技術與醫藥處處長張兆豐出席會議,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國內近30個單位的近50名專家學者參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