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精準』的證候規定,有了『精準』的狀態描述系統,以此為參照系,基於統計分析,就可篩選出針對各種病理狀態的『精準』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同時使中醫學對藥物作用的認識進一步精準化。從近年來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手段的進步可以看到,醫學診斷的精準化帶來的藥物研究參照系的精準化,對精準藥物研發至關重要的作用。 精準醫學助推精準中藥研究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居城市人口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0%,約75%的患者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非小細胞癌有近20種致病基因,不同致癌基因需要用不同藥物才有效。治療這類癌症,上世紀60年代,醫學界使用細胞毒藥物,有效率小於5%;2003年,發現EGFR是重要致病因子,轉而改用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有效率提高到10%;2005年,發現EGFR中的突變才是敏感標誌物,新藥有效率提高到70%至80%,可延長生命30個月。2013年,面對EGFR耐藥突變T790M,科學家們研製出EGFR三代抑制劑,在耐藥群體中有效率達到60%至70%。 這裏要特別申明一點,中醫學的藥物篩選及作用研究一定要以中醫的人體狀態描述體系為參照系。目前,中西醫學研究的藥物分屬於中西醫兩大醫學體系,不是由這些藥物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而是由於在研究它們對人體的作用時,是以相應的醫學體系為參照系,對其作用描述也是相對於相應的人體模型和狀態描述體系的。近年來,採用現代科技對中藥的研究已經進行得相當深入了,對常用中草藥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程度。但為什麼既不能觸動中醫的理論體系,從本質上更深入地揭示其中的奧秘,又不能運用這些成果把中醫學對中藥的運用水平大幅提升呢?原因就在於這些研究均是以西醫的人體描述體系為參照系進行的,研究出來的藥物作用和作用機制是相對於西醫的人體模型,而不是相對於中醫人體模型的。 在中醫領域,針對某個狀態變量(證候)的精準藥物的研究,並不局限於單味中藥的研究。中藥現代藥理研究提示,在中藥學中屬於具有同樣作用的同類藥物,在微觀層面可能會有不同的作用機理。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針對同一病理狀態的幾種藥物一齊運用,由於作用於不同部位、不同環節藥物間的協同效應,比起單獨一種藥物加大劑量,會顯示更好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每種藥物(或一類藥物),可能會有各自的副作用或者中醫說的『偏性』,精準藥物的研究,不僅要求針對標靶的治療作用的精準,還要儘量減少副作用,以避免『傷及無辜』。但實際上要找到這樣的藥並不容易。選擇對標靶有較好治療作用的藥物或藥物組合,而對其副作用進行有效的制約,則通常是尋找精準藥物更容易的方式,這就是中醫學中特有的方劑配伍。針對某一特定病理狀態的方劑,由於組合了針對標靶的不同環節、不同機理的藥物,效果會有比單味藥更好的療效,而且,方劑中加入了對『君臣藥』的副作用(或偏性)制約的佐藥,因而一個好的中藥組方,無論是對於標靶還是全身狀態,往往會有更好的精準性。 基於複雜性科學的理念,藥物組成方劑後,其中的每一種藥物並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有作為方劑組成的藥物之間在加工或服用過程的化學反應,也會有每一種藥物作用於人體的的直接作用和繼發反應。這些直接作用或繼發反應引發的因果關係鏈的交織匯聚,使得我們觀察到的服藥後的反應常常不是組成方劑的藥物直接作用的簡單相加,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方劑整體會失去一些組分單獨應用時具有的作用,而突現出一些其中每一組分都不具有的新作用。我們觀察到的方劑的作用,往往是其作用於人體內,各種直接、間接反應、協同及拮抗作用最後匯聚成的合力。這樣一個過程,是不可能通過分析、分解的方法搞清楚的。因此也需要像單味中藥一樣,把方劑作為一個整體,從它引起的相對於狀態描述系統的狀態變化去歸納研究。 中醫學在尋找精準藥物時更成熟 與以微觀變量為參照系相比,以宏觀狀態變量為參照系找到的藥物,通常具有調控機體宏觀特性和機能的作用,因而具有更廣闊的作用域。我們通常說,中醫的一個臟腑涉及了多個解剖學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中醫的一個證候會涉及到微觀層面多個要素和變量的異常,因而,把證候作為受控量,研究出來能夠糾正這個證候的藥物,其直接作用或間接作用所及,無疑會對這些異常的要素和變量發揮治療作用。而如果從較低層級的微觀變量入手,要達到宏觀層面的控制效果,意味着要分別研究針對多個微觀變量的藥物。而即使我們找到了與這一宏觀變量有關的微觀層面的全部變量,並分別研究出了針對它們的精準藥物,同時給人體服用,也不意味着一定能使宏觀變量(證候)的異常向正常狀態回覆。對於複雜系統,對高層級的要素的控制,不等於對組成它的低層級的要素控制的簡單相加。 例如,我們知道人參、黃芪有補氣的作用,而補氣藥通常有如下作用:調節糖代謝和脂質代謝;促進蛋白質、DNA、RNA的合成,增高白蛋白及γ-球蛋白含量;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那麼如果我們把分別具有調節糖代謝和脂質代謝,促進蛋白質、DNA、RNA的生物合成,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的多種西藥一起服用,能組合出中醫補氣藥的功能嗎?幾十年藥理研究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行。顯然,把藥物研究受控量的層級降低,會大幅度增加研究的複雜性,增大藥物作用從宏觀角度觀察的不確定性。 對微觀層級變量的精準並不意味着對宏觀變量的精準。在同等精準度下,變量層級越高,顯示得對人體整體的精準度越高。這就是說,對人體控制所要求的精準度,與我們要控制的變量的層級是密切相關的,層級越高,要求的精準度越低,研究出來的藥物副作用越小,反之,則正好相反。這也正是我們研究中藥與西藥時,得出的直接感覺,中藥對藥性的把握非常模糊,但對於中醫的臨床卻是基本夠用的,西藥的性能非常細緻,但從高層級去看,卻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和副作用。 顯然,在尋找精準藥物上,與現代醫學相比,中醫學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法和更靈活的機制。與整體狀態的對應,會有更高的精準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走向『精準醫學』的道路中,中醫在『精準』藥物的研究方面也有方法和體系上的優勢,並佔盡先機。(香港現代中醫藥研究發展中心 袁冰)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