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稀華人夫婦海外『濟世救人』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5-11-18 00:0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9649| 評論: 0|原作者: 任 鵬|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她叫Pearl Chang,中文名字張佩琳,今年75歲,加拿大執業針灸師;他叫Jack Chow,中文名字周修愛,今年77歲,加拿大執業藥劑師。張佩琳喜歡京劇,唱小生,周修愛喜歡歌劇,唱美聲,有着一副媲美帕瓦羅蒂的嗓子。他們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她叫Pearl Chang,中文名字張佩琳,今年75歲,加拿大執業針灸師;他叫Jack Chow,中文名字周修愛,今年77歲,加拿大執業藥劑師。張佩琳喜歡京劇,唱小生,周修愛喜歡歌劇,唱美聲,有着一副媲美帕瓦羅蒂的嗓子。他們是一對從事中醫工作的加拿大籍華人夫婦。

75歲的女中醫博士

3年前,她曾以72歲的高齡從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完成了碩士研究生學業。今年6月,75歲的張佩琳在遼寧中醫藥大學畢業,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長的博士畢業生。從加拿大多倫多,經台灣、北京兩地輾轉到達學校,張佩琳因痛風發作坐着輪椅不遠萬里趕赴畢業典禮。

『我學中醫屬於「半路出家」,很羨慕你們那麼年輕就能夠接觸中醫。後天我要親自上台參加畢業典禮!』原來,張佩琳在海外起初工作的幾十年與中醫藥本無聯繫,卻在未滿退休年齡毅然辭職,改學中醫,針灸執業。身患痛風的張佩琳,腳紅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去,她在遼寧中醫藥大學康復中心不僅接受了物理治療,同時接受了針灸推拿學院院長陳以國的針灸治療,並向陳以國請教了在國外行醫時所遇到的一些有關針灸的問題。

在畢業典禮主席台上,張佩琳光榮地接過證書。她的博士生導師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張艷給予高度評價,『她很努力,也很認真,對畢業論文的修改幾乎到了一種苛刻的程度。在學術上,我雖然是她的博士生導師,但是她實事求是、不斷進取的學術精神令人感佩。』

隨後,張佩琳專門申請跟隨眼針創始人彭靜山的弟子——田維柱教授學習眼針。『大部分外國人對針刺還是很敏感的,良好的針感也就保證了治療效果,但面部針刺容易導致的皮下出血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跟隨田維柱學習了幾天後,張佩琳很受啟發,她說,『我回去可以嘗試用脈衝筆刺激眼周穴位,會有奇蹟發生的。』

  針藥結合的『活水中醫診所』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有一家中醫診所以『活水』命名,取自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診所的主人就是年逾古稀的周修愛和張佩琳夫婦。他們每周出診3天,平均每天預約接待8名患者。

丈夫周修愛出生在中醫世家,深諳中藥的炮製技術。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開始識藥、辨藥、背【藥性賦】等。移民加拿大後,周修愛從事商業活動,長時間不規律的生活讓他得了一場大病。『那時候在國外什麼辦法都試過了,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她用中醫的方法把我治好了。』周修愛指着妻子說,『有時我想,我爺爺究竟給我留下了什麼東西,經過那場大病,我才想到了中藥。』

在多倫多,良好的醫患關係和寬鬆的醫療環境讓夫婦二人的診療技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診室、針灸施室的床位均由張佩琳親自設計,這種病床上,背俞穴和募穴可同時針刺。為使診斷更加準確,一般都是二人同時診病——同時問診,一同號脈,一同看舌象。然後二人會診後討論,得出診斷結果和治法治則。在治療方面,他們往往根據相應病證針藥並舉。張佩琳負責針刺治療,周修愛負責調配中藥。

活水中醫診所里用的是台灣的中藥濃縮製劑,有單味藥製劑和成方製劑。周修愛組方多採用仲景方,本着藥味少、用藥精的原則。他辯證推崇『陽常不足,陰常有餘』的扶陽理論。為此,他們來到瀋陽後專程拜訪張存悌教授,交流國外用扶陽理論治癒的案例。

雖然中醫診療在當地尚未列入醫保範圍,但是許多患者寧可自己買單也要看中醫。周修愛回憶,曾經有一個患者康復後都要把銀行卡密碼給他們,究其原因,患者說:『生命都是你們給的,我還有什麼東西不能給你們?』在加拿大用中醫中藥給諸多飽受病痛摧殘的人們帶去健康,讓夫婦二人和外國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心懷感恩,情寄中醫

周修愛和張佩琳古稀之年依然獨立生活。由於移民較早,所以不會漢語拼音,但中文底子非常好,能寫一手漂亮的繁體字,當周修愛規規矩矩寫下『濟世救人』四個字,顯現得正是這幾十年來一直為患者健康忙碌的縮影。

由於氣候寒冷,多倫多的鼻炎患者比較多,他們正準備根據自己的經驗擬定一個治療鼻炎的方子,並交付台灣仙豐製藥生產出濃縮製劑,並申請相關專利,為鼻炎患者解除痛苦。

熱愛中醫,不僅僅來自於他們的信仰,更是他們觀盡人生百態,嘗盡酸甜苦辣後一生的積澱。他們身體力行,並堅守在中醫陣地上。與其說中醫中藥是他們在海外的謀生手段,不如說中醫中藥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鄉音。年紀大的人好像都懷舊,更不用說海外遊子,中醫中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鄉愁的一個寄託。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