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訪 | 黃璐琦:探尋中藥奧秘一直在路上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5-12-9 00:0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4754| 評論: 0|原作者: 胡 彬|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黃璐琦(1968.3-)中藥資源與鑑定專家,江西婺源人。現爲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首席研究員,中藥資源中心主任,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部局共建道地 ...

黃璐琦(1968.3-)中藥資源與鑑定專家,江西婺源人。現爲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首席研究員,中藥資源中心主任,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部局共建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負責人,曾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第一完成人3項,第二完成人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71篇,包括PNAS,JACS等SCI文章86篇。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以及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國家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

12月7日公布的兩院院士增選名單中,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首席研究員、中藥資源中心主任黃璐琦備受行業內關注。47歲,本屆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藥行業內唯一當選者……諸多引人注目的標籤,讓人對他和他的成就產生好奇。

『我覺得自己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我是個有點笨的人』,黃璐琦笑稱,在一個方向埋首奮鬥,心無旁騖,是他的工作常態,『我認準的方向,一定會探尋到底。都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我想這樣總能慢慢地走在前面吧。』

與中醫藥的不解之緣

江西婺源是新安醫派的發源地之一,黃璐琦就出生在這裡的一個中醫家庭。他說,在母親診所里玩耍的童年時光仍歷歷在目:最喜歡的東西就是診所小小的處方紙,學著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地『開藥方』;最喜歡的零食,是偷偷從診所藥櫃裡找到的山楂丸和酵母片。

黃璐琦回憶,當時家門口有個學校,『看著校園裡那麼多的孩子,我就和家裡人吵著要去上學。』五歲時,他就進入小學讀書。

在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1985年,黃璐琦考入江西中醫學院中藥系,投身中醫藥領域。大學畢業後,他考入中國中醫科學院讀碩士研究生,1992年,又在北京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曾師從著名生藥學專家樓之岑院士、誠靜容先生和樂崇熙研究員。『導師們孜孜以求、嚴謹認真的治學精神讓我受益頗深,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黃璐琦說。

求學期間,黃璐琦專注於栝樓屬植物的研究,爲了實地考察,他隻身一人進入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的深山老林,一面與林中多變的天氣和隱匿在草叢間的蟲蛇『搏鬥』,一面探尋當地植物品種、收集標本。

他還廣泛查閱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標本,最終整理出世界範圍的栝樓屬植物名錄,並發現新種植物,解決了被世界葫蘆科專家C. Jeffrey稱之爲『東亞地區葫蘆科中最難處理的分類學難題』,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出色的成績,還讓他贏得了北京醫科大學特等獎學金。

回憶起學生時代在野外考察,以及在實驗室反覆探尋的經歷,黃璐琦說,當年獲得的知識和經驗,都成了今天屬於自己的一筆寶貴財富。『我真正體會了古人所說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一旦鑽進去以後一點也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樂在其中。』黃璐琦說,『遇到研究上不順利時候,反而會激起你的鬥志。問題解決後輕鬆愜意的心情,更是一種享受。』

領銜探路中藥資源普查

2011年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時隔近30年後,對國內各省現存中藥資源進行一次『大摸底』。

自1983年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後,原有數據已不足以支撐產業發展的科學決策,與此同時,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技術手段也有很多新突破,重新探明國內中藥資源基本現狀,成爲迫切而重要的任務。

『我國到底有多少中藥資源、每年可用量又有多少、農民種什麼、信息如何獲取等問題都有待回答,組織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勢在必行。』黃璐琦作爲此次中藥資源普查專家組組長,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的支持下,與中藥資源普查專家指導組成員一起,頂層設計、規劃試點工作,帶領、指導各地普查隊員,深入一線開展資源調查,摸清全國中藥資源『家底』。

中藥資源普查關乎諸多方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有關負責人以及普查技術專家先後走訪水利部、國土資源部、林業部、國家遙感中心等部門,在多方取經的基礎上,組織各方專家召開研討會,探討普查必要性和可行性、組織方式、技術支撐等問題。歷時數月,撰寫出普查的全國方案、省級方案、縣市級方案。明確了普查目標、內容、組織方式、技術定位、預期成果等核心問題。

黃璐琦介紹,普查主要工作首先是探明中藥資源的種類和分布,及563個重點中藥材品種的資源總量,其次,要進一步調查清楚中藥資源相關知識,如民間對一些藥材的特殊用法等。目前多種野生中藥材瀕危,解決資源稀缺問題,最終還得靠人工種植,通過普查還要遴選建設一批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並建立動態監督機制,保障信息通暢。

作爲專家組組長,黃璐琦除了在北京日常的繁雜工作,參加各地的學術會議、交流考察外,帶領各地資源普查隊員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進行技術指導、監督檢查,成了他近幾年來工作的主旋律,三年間,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野外跟中藥打交道。跟隨各地普查隊員,他走過了全國70餘個普查試點縣。

安徽、甘肅、西藏、雲南……每到一地,他收集沿途拍攝的照片,並記錄下自己所見所感,還有帶來研究靈感的種種新發現。『我給它們起名爲「行走的愉悅」,在這行走的過程中收穫良多。』考證古籍中關於中藥及產地的記載,發現藥用植物新品種,對中藥種植問題的解決思路……黃璐琦說,很多發現對今後的研究都有啟發作用,有些還成爲了他的新課題。

現在,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發現2個新屬30多個新物種,匯總得到1.3萬多種藥用資源的種類和分布等信息,中藥資源種類數已超過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收集整理22個省份的中藥材生產適宜技術84項,與中藥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1千多條,拍攝照片230多萬張,標本實物10萬多份,爲國家中藥資源標本館和資料庫建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黃璐琦帶領課題組系統地開展了中藥資源保護性利用研究,將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引入以質量爲依據的中藥區劃研究中,實現了以有效成分積累爲指標的中藥適宜性區劃,突破了以生長適宜性爲基礎的傳統中藥區劃模式,實現了稀有野生中藥資源的遙感動態監測,建立了國內最大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共享平台。

  從分子層面創新研究方法

在進行栝樓屬植物分類學研究時,黃璐琦發現傳統的生藥學方面的很多問題,用傳統技術和方法已經無法很好地解決,而分子水平的研究可能爲研究帶來新的生機,這一探尋,就是20年的時間。

1995年,他發表了【展望分子生物技術在生藥學中的應用】一文,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藥學』的概念,這對中藥鑑別和生產方面有巨大價值,在生藥學行業引起很大的反響。5年探索研究後,黃璐琦與一批年輕學者編寫的重要著作【分子生藥學】出版。時至今日,分子生藥學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爲重點培育學科,全國已有十幾所高等院校開設分子生藥學課程。

他堅持以中醫理論爲指導,努力嘗試把各個領域的知識引入到中醫中藥,『一切都爲了更好地解決科研和實際應用的需求』,黃璐琦引入分子生物學技術,建立中藥材鑑別的新方法。其中高特異性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鑑別中藥材烏梢蛇真偽的方法,獲得了中國專利優秀獎,這一類分子鑑別方法,還首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

此外,他還在全國開辦『分子生藥學』培訓班,給有興趣的學者做關於『分子生藥學』技術的講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使用這一方法,並進行不斷的研究、探索。

  率先垂範的責任和擔當

31歲開始擔任博導至今,黃璐琦一手帶出了80餘名學生。在學生們的印象中,黃老師經常是實驗室里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有時還會忙碌到將近深夜時分。做他的學生,有壓力更是動力。

黃璐琦說,自己對學生有幾點要求,首先是孝敬父母,『上至祖國,下至師長,心懷感恩在我看來是重要的品質。』其次,他要求學生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思路、眼界都要開闊,我希望學生們不僅了解科研工作本身,更要了解它背後的目的、意義,以及行業的發展方向,要胸懷全局。』

他的實驗室集結了幾十位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學歷、不同年齡段的成員,『我的職責就是致力於發掘團隊最大的潛力,搞好中醫藥科學研究,使個人有寬鬆的環境、堅定的理想、明確的方向。目前,這些學生中有不少都比我厲害,真可謂青勝於藍。』說起團隊,他充滿驕傲。

被問及當選院士後的感受,黃璐琦說,除了榮譽,自己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首先我想感謝黨和國家給予的榮譽,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對我的培養、信任,也要感謝師長對我的培養、科研團隊對我的支持。』

7日上午,剛作爲新院士參加『中國工程院2015年新當選院士座談會』,黃璐琦說,自己對於會上宣讀的致新當選院士的一封信中內容銘記於心:中國工程院除了要求院士們繼續開拓創新,自強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實際,還應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鑑定、諮詢等活動,不以『權威』自居,保持優良學風,帶頭營造科學民主的學術環境和氛圍。

黃璐琦認爲,在中醫藥研究方面,除了要勇於開拓創新,更重要地是堅持中醫藥特色以及中醫藥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照搬西醫的發展模式去開展研究。

『下一步我要全面認真總結過去工作,值得繼續保持發揚的是什麼,應該改進和加強的是什麼,在總結改進的基礎上。要保持腳踏實際、勤奮和開拓創新的精神,進一步堅持中醫藥特色開展中藥研究。同時,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帶領建立一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中藥科研隊伍。』

探索中藥的奧秘,黃璐琦說,自己一直在路上,並樂在其中。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