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發起 各地接力 中國博物館競相網上『賣萌』 蘇州博物館推出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創意曲奇餅乾 網店『故宮淘寶』『朕亦甚想你』摺扇的圖案 陝西歷史博物館製作的出自唐代粉彩俑形象的『唐妞』抱枕 提起故宮,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何種印象?是站在景山上俯瞰到的皇家園林,是見證了歷史風雨的名勝古蹟,還是收藏了無數珍寶的博物院?也許現在它又多了一個特點:愛『賣萌』。 為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故宮博物院廣開思路,以新穎的方式打造了一批文化創意產品,使百年故宮以一種充滿青春氣息的面貌走近了百姓生活。 其實,不僅故宮,在全國各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名勝古蹟擺脫了從前端架子的『高冷范兒』,走起了『賣萌路線』,廣受人們喜愛。 『賣萌』賣出幾個億 打開一個叫『故宮淘寶』的淘寶網店,會看到一些這樣的產品——『朝珠耳機』『皇帝大婚膠帶』『頂戴花翎官帽防曬傘』『嬤嬤針線盒』『朕亦甚想你』摺扇『奉旨旅行行李牌』……花樣繁多,緊跟潮流。不論是實用物件還是精美擺設,故宮的文創產品都在『有文化』的基礎上,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創新風格,常讓人意外地眼前一亮、會心而笑。 『故宮淘寶』店有超過36萬粉絲,許多顧客的留言都表達了對產品的喜愛,諸如『做工非常精美』『愛不釋手』『完全被萌哭了』等,比比皆是。故宮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寶庫,現在將其中許多形象以活潑生動的形式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讓人覺得有種『反差萌』。 僅僅上溯到兩三年前,故宮文創產品都還非常呆板。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過去,故宮的產品比較注重歷史感、知識性,但給人感覺比較『沉重』,也缺少故宮特色,所以去年10月他們淘汰了這些產品。現在,故宮的文創產品定位是有意義、令人愉悅或者有繼續教育價值。 為此,故宮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文創產品設計團隊,在網絡上,人們將此戲稱為『故宮招聘了一波有毒的設計師』,以此表達對其產品的喜愛。這個團隊中,有社會專家負責研發文創產品,有專門團隊負責通過大獎賽選出優秀作品並實現其創意。截至去年,故宮博物院已設計研發文化產品近7000種,去年故宮文創產品收入超過6億元,而同一年故宮的門票收入是7億元左右。根據預測,今年故宮的文創產品收入很可能達到9億元。據故宮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故宮還會繼續加大這方面的經費投入力度。 推廣借力新媒體 產品做得好,推廣同樣重要。 打開故宮的官方微信公號,同樣讓人忍俊不禁。『朕有一組壁紙要傳授給你』『夠了!朕想靜靜』『都是倔強的男子』『還有比他更痴情的皇帝嗎?』……題目非常活潑,對於網絡流行語言的運用也很熟練。這些公號文章大都通過生動活潑地講述明代崇禎皇帝、清代雍正皇帝、順治皇帝等人的歷史小故事,來推銷小盆栽、冰箱貼、新年轉運福筒等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章的閱讀量都超過了10萬,屬於微信中閱讀量較大的文章,其對產品銷售量的拉動自然也相當可觀。 近兩年,故宮在文創產品的宣傳上可謂不遺餘力地『賣萌』。如今的故宮,已經全面利用微信、微博、淘寶店鋪以及APP等新媒體形式來宣傳自身文化。 事實上,『故宮淘寶』早在2008年12月就已上線,但直到最近改用微信、微博做推廣互動,才越來越引人注目。故宮文化服務中心銷售科副科長周劍雄坦承,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之所以廣受歡迎,與新媒體的傳播分不開。據介紹,故宮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量已經突破10萬。依靠互聯網傳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朝珠耳機』,一開始只做了400件,但兩天之內就賣完了。 今年8月5日,『故宮淘寶』店參加了『聚划算』促銷,僅僅用了一個多小時,1500個手機座就宣佈售罄;一天之內,共有1.6萬單故宮文創產品成交。 聯手『賣萌』聚人氣 故宮文創團隊不僅自己在互聯網上熟練『賣萌』,還和其他博物館在社交平台上友好互動,引起了更多粉絲的興趣。『賣萌』,也在全國博物館中成為一種風氣。 比如,此前在微博上,『故宮淘寶』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官方賬號積極互動,互相『攀比』,『炫耀』各自館藏的『萌』文物。11月27日,三星堆博物館官微曬出呆萌的『東漢陶狗』,被故宮調侃不如自家的陶狗可愛。緊接着,三星堆博物館曬出『南宋龍泉窯青瓷長頸瓶』,稱『應該是燒制的時候出了問題,這個長頸瓶彎了一點,莫名有一絲淘氣的感覺』;故宮回應:『歡迎大家來我宮看瓷器!我宮瓷器不彎,都是直的。』 可見『賣萌』不只是故宮才有的風格,越來越多曾經形象嚴肅的博物館也加入其中。 三星堆博物館研製出了青銅面具形狀的餅乾,黃、綠、橙、黑四色分別對應黃油、抹茶、草莓、巧克力四種口味;杜甫草堂博物館推出了『Q版杜甫很忙』系列產品,包括名片盒、手機殼、鼠標墊、杯墊等,已經實現了每年幾十萬的營業額;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兼具復古與時尚元素的『金沙之光』小夜燈;蘇州博物館推出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創意曲奇餅乾,最受歡迎的是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其蓮花造型與『鎮館之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頗為神似;陝西歷史博物館製作出了『唐妞』『唐美麗』『漢英俊』和『摩登仰韶』等文創產品,其中出自唐代粉彩俑的形象『唐妞』,已被做成行李牌、冰箱貼、書籤、抱枕等產品。 這些從前在人們心中冷冰冰的古代文物,以『賣萌』的方式獲得了巨大的吸引力。這些『賣萌』文創,讓古老的文化煥發了新的光彩,讓人們知道傳統文化從未走遠,它們不僅美,而且可親,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也應該有一席之地。(記者李貞、劉少華)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