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姜昆谈教育:传统文化课替代《品德与生活》课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12-21 14:39| 发布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320| 评论: 0|来自: 国学网

摘要: 2015年3月5日,“让学生读读《弟子规》和《论语》,或者让学生学习一下诗词吟诵、唱唱京剧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了……”昨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地,委员姜昆说,姜昆说,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

2015年3月5日,“让学生读读《弟子规》和《论语》,或者让学生学习一下诗词吟诵、唱唱京剧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了……”昨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地,委员姜昆说,姜昆说,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令人堪忧。首先,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够深刻,很多已经自发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学校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很多地区教育工作者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包涵了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等内容。在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书商为了争夺利益,更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拼凑出大量编辑水平低下、谬误百出、往往代表个人观点的国学读本,导致“传统文化进课堂”过程中,各地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规范、师资培养不专业等乱象.

31_调整大小

姜昆

其次,现有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泛泛,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基础教育的需要,亟需做出调整和补充。

据调研,目前仍通行全国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小学低年段)、《品德与社会》(小学高年段),为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后进入小学课程体系并沿用至今,学校每周专设1至2课时开设此课。该课程十年前作为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德育核心课程,自然有其不可否定的价值及意义。然而在十年之后的今天,该课程及教材内容明显与现实脱节。一线教师们对该课程的评价是:因年代较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编排的内容部分是语文、历史、科学等很多学科都已涉及的内容,没有独特的学科特色;课程内容泛泛,是孩子们都已熟知并已经掌握的内容,其深度及广度远远不够;说教味过浓,孩子们普遍兴趣不高。很多老师转而将该课上为写字课、阅读课等其他课程。这种现状,对处于黄金学习期的孩子们而言,可谓是令人痛心的学科资源浪费。

姜昆认为,当代基础教育最大的短板,是在孩子们需要良好行为规范养成和美好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以粗糙的内容和说教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便在“说一套做一套”的怪圈中成长,而非用经世不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化育,以至于出现社会道德滑坡,缺乏民族自信等重大国家文化危机。

姜昆委员建议,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识。其次,在小学阶段把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必修课程。建议在小学阶段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级必修课程,由国家配备相应课时,并提供教材、师资培训等专项财政支持。

姜昆委员还建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替代小学阶段现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科目,构建“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