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說深奧,也普通;說它包羅萬象,但也有重點和精華。筆者以為,國學進教材、進課堂理所應當,國學教育就要從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抓起,以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和傳授方法,讓學生樂於接受國學,並且通過接受國學教育增智、益慧、明理、勵志、崇德、向善之所需,從中受到教益。 然而,鑑於目前國學還沒有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獨立學科,它還只是穿插或滲透於語文等相關學科教材和教學之中,因此要使國學教育教學見到成效,就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求新、求活、求真、求實上下功夫,做文章。 首先,國學內容設置要適合中小學生求知探理的特點,貼近學生的知識承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使學生易於和樂於接受。其次,在國學教學方式方法上,要針對國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嘗試與創新,從而打破陳規,用新穎而鮮活的方式方法傳授國學知識,講明國學知識中所蘊含的道理,而不能把國學教學變成應試教育的附屬品,把博大精深的國學知識搞成生硬的東西,致使其碎片化、功利化,失去國學的原味。 『誦讀』是國學教學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但也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必把學生打扮成古代學子的樣子,使其穿着仿古服飾,像舊時私塾里的學生那樣,坐着矮板凳或席地而坐,臉朝屋頂,搖頭晃腦、拿腔拿調地背誦古詩古文,而是應該把國學教學的功夫更多地用在傳道解惑上,用在引導學生注重對國學實質性內容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上,從而讓學生在接受國學知識過程中,學會感悟,知曉道理,受到真善美薰陶,在潛移默化中體味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精髓,並在學習和體悟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怎樣處事。這才是富有內涵的國學教學,也是國學教學的硬功夫。 國學教學要體現人性化,具有濃厚的人情味,要把傳知識與明事理密切結合起來,寓教於樂,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通過講中國古代人文故事和道德佳話、編演與國學內容相關的課本劇、以古典詩詞歌賦為朗誦或書寫內容舉辦朗誦會或書法賽、舉辦國學知識小講座、舉辦『學國學,談感受』主題徵文以及引導學生觀看與所學教材中的國學內容相關聯的優秀影視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獲取國學知識,從而讓學生感到國學知識不是呆板、空泛的,而是有血有肉,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是能夠接受和把握的,以此激發他們學國學、悟國學、用國學的興趣和能力。 另外,在國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辯證思維』傳授國學知識和闡明相關道理,既要把國學知識中優秀的東西給學生講透,又要把其中所摻雜的消極的東西給學生分析清楚,讓學生在學習國學知識中明辨是非,從中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與此同時,國學教學,還要根據現實需要,做更進一步延伸和深化,可與中小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素質教育等有機聯繫起來,為國學教學注入新內涵,賦予時代色彩,達到古今結合、古為今用。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