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部联合推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栏目,报道了各校的礼敬活动。 书香浸润,大师引导,课外活动,多媒体助阵——随着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博物馆里的文物、校园里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进课堂,解汉字,古文化成必修课 上大学先读《大学》,今秋开学,中山大学8000余名2014级新生带着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大学》读后感走入校园。读经典,写感想,这一新鲜做法受到广泛好评。 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了有关课程。自2005年开办国学院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通过组织研读原典、小班授课、游历古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论语》《孟子》《墨子》等原典内容,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读等6门必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以及中国茶文化欣赏、《红楼梦》专题等13门任选课。清华大学开设9大类100余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等7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引领生态文明,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专题学习活动,介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仁民爱物”的价值观、“乐山乐水”的人生观、“内圣外王”的入世观等传统文化。 东北大学利用“大视野”素质提升系列讲座、“建龙大讲堂”等讲座平台,设置了“茶的文化意蕴”“书法艺术”“行为规范的经典——弟子规”“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中国玉文化”等专题课。 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阐释汉字中的中国文化、儒家文化中的孝道、中国传统节日与假期等,受到师生欢迎,被列入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