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国学与伪国学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5-12-24 10:24| 发布者: 山东受学| 查看: 2931| 评论: 0|来自: 国学网

摘要: (侯君明) 国学是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个很深的话题。大家都在谈国学,但国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应该学些什么?国学应该怎么学?我觉得应该把这几个基本问题梳理一下。 什么是国学?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 ...

(侯君明)

国学是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个很深的话题。大家都在谈国学,但国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应该学些什么?国学应该怎么学?我觉得应该把这几个基本问题梳理一下。

国学与伪国学

什么是国学?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或“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或“国学”。国学有三个概念: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先秦诸子的思想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深远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而一般提到的国学,则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而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先秦诸子思想和学说都是国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

为什么要学国学?

国学可以充实人的思想。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人和万物的根本区别,那就是人有思想。中国古话也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不仅是指感情,也包括了思想。有了思想,一个人才有安身立命的根基。一个人最初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那么应该学习什么东西呢?当然是好的东西。墨子形容一个人最初的思想就如同没有染过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其一开始让孩子接受浅薄、无聊的思想,不如让他们接受博大、深邃的思想。

国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国学既然包涵了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了这碗老酒垫底,一个人的气质就能得到升华。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不能给人富贵,但它能让人在富贵以后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至于膨胀,不至于为富不仁;它不能帮人脱贫,但它能使人在清贫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至于出卖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绅士精神”、“贵族精神”,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可以帮助人学好语文。这是浅层次的,但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国学的实质是思想和文化,其外在表现形式则是语言。一个人要传达他的思想,首先必须要用优美的语言来打动别人,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因此,诸子百家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次否定和破坏,中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也受到冲击,现在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语文水平实在不值得恭维,其中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如何解决?需要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去寻找源头活水,取一瓢饮!

国学要入门应该学什么内容?

上文说过,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国学概念,都包括先秦诸子,那么,先秦诸子如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孙子的著作无疑是国学入门应该学习的内容。同时,中国古代讲究文史不分家,一些好的历史著作,如《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从思想、知识、语言角度也都应该学习了解。此外,唐诗、宋词、元曲和历代文章大家的散文歌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精华,也是国学研究的主流。

国学特别是广义的国学里面有些东西是不容易学或没必要学的,如音乐、易学、中医、建筑,那就不必去碰它,或者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下就行了。这对我们不构成什么危害,但是要学呢,很可能穷毕生精力也研究不透。广义的国学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糟粕,如术数、星相,那就更没必要学了。

还有一种伪国学,打着国学的旗号流传甚广,但思想陈旧,内容浅薄,语句生硬,其代表就是“千百三弟”:《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百家姓》本来是以前的识字读物,没有什么深意,用它来识字就够了,实在没有钻研的必要;而《三字经》和《弟子规》更等而下之,割裂文词,不知所云,汉语之美丧失殆尽,再加上内容贫乏,思想陈旧,特别是《弟子规》体现了封建奴化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比如,《弟子规》全文用得最多的就是“勿”,一共有43处,每句都是恶狠狠的教训,很容易禁锢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行动。

如何学习国学?

一是要有原典意识。学习时必须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本身,而不是仅仅阅读后人对经典的翻译、改写或解读。且不说这些翻译、改写或解读可能存在错误,即使没有错误,也毕竟是二手货,肯定没有经典原作博大精深,更失去了原作的味道。只有认真地钻研经典原作,也就是“取法乎上”,才能“得乎中”或“超越中”,但如果“取法乎中”,所得就只能在中等以下了。

二是对经典必须熟读成诵。经典既然是好东西,那我们就应该多亲近它,多读它,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梁启超曾要求学生背老子的《道德经》:“区区五千言,自当熟读成诵。”有人反对死记硬背,殊不知,要学习古代经典,舍频繁刺激、形成语感外别无良方。我们往往赞叹唐诗宋词之美,但研究一下文学史就知道,唐宋人的名句很多就是化自先秦或两汉的文章,如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杜甫的“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出自《孙子兵法》“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苏东坡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出自《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辛弃疾的“九畹芳菲兰佩好”则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只有对经典深入理解,才能化为己有、运用自如,如果写文章仅靠百度搜索,则只能是生吞活剥、东拼西凑,不可能写出佳作。

说得太多了,不说了,读经典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