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綜合改革,全面提升中醫基層服務能力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5-12-21 00:00| 發佈者: 懋基| 查看: 9756| 評論: 0|原作者: 梅時雨|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兩年來,墊江縣遵循『傳承國粹,服務群眾』的理念,圍繞『看得起病、救得了命』的思路,突出『夯實基礎、改革創新、服務民生』三大重點,統籌推進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群眾看病更加方便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兩年來,墊江縣遵循『傳承國粹,服務群眾』的理念,圍繞『看得起病、救得了命』的思路,突出『夯實基礎、改革創新、服務民生』三大重點,統籌推進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群眾看病更加方便,就醫用藥負擔進一步減輕。截至2015年9月,全縣中醫藥人員占衛技人員總數的36.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接收中醫門診132萬人次,佔總門診的35%,較改革試驗前增加12%;中醫治療參與率達84%,患者住院平均日減少0.6天;縣級公立醫院藥佔比32.46%,低於全市平均水平8%,鄉鎮藥佔比低於全市平均水平10%;患者人均就醫負擔下降10.6%,中醫藥服務總體滿意率達93%以上,實現了92.1%的病人看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

  內外兼修,強中醫之體

『千年耕讀史,一山牡丹香』。悠久的農耕文化和適宜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墊江深厚的醫藥和文化底蘊。在新的時期,墊江縣修好『內功』不斷書寫中醫藥發展新篇章。

內強基礎,縱深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是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墊江中藥材蘊藏豐富,含有五味子、鹿含草、清香桂、鐵枯散、燈塔樹等稀有藥材;種植採摘歷史悠久,但當時墊江的中藥加工在歷史上相對比較粗放,直到21世紀初,墊江引進天聖製藥和萬利康藥業公司,現代醫藥工業開始發展。以天聖製藥為代表,年產值已達50億元左右,基本形成了具備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四位一體的現代化製藥集團。墊江還利用已經規劃的城北現代醫藥園區為載體,着力打造西南地區獨具特色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園,實現中醫藥產業集群發展。

外重交流,着力提升中醫藥科研水平。在修好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內功』的基礎上,墊江更加重視中醫藥交流合作與研究開發。縣人民醫院與北京東直門醫院簽訂合作協議,縣中醫院與湖南中醫藥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有力地支持了我縣中醫藥學科和科研建設。如今,墊江已相繼建成風濕病科、心血管科、耳鼻咽喉科、護理學等國家級重點專科4個,腫瘤內科、針灸科等國家級中醫特色專科2個,承擔市級以上中醫藥科研項目11項。並加強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墊江縣中藥材研發機構,研發出鐵皮石斛金條、牡丹精油、玫瑰精油等 15個中醫藥品種。強化醫療教育培訓,依託原『墊江衛校』積極創建『重慶渝東衛生學校』,建成具有中醫藥特色專業,集中醫護理、健康保健和『西學中』培訓基地為一體的市級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為渝東地區中醫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破立結合,塑中醫之形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墊江縣圍繞『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破解改革中的難題,建立新的發展格局,探索出一條符合墊江實際的中醫藥體制機制改革模式,以改革實效促進中醫基層服務能力提升。

破解難題,銳意改革中醫藥發展舊方式。一是『破』經費困難。墊江每年預算安排 5000 萬元經費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其中500萬元專項用於中醫藥高級人才津貼、一線中醫藥人員補助和中醫傳承帶教工作。公立中醫醫院以及綜合醫院中醫科的床位補助達到同級綜合醫院的1.5倍。二是『破』編制局限。新增衛生事業編制1200人,30%用於招錄中醫藥專業人才。每年衛生事業人員公招名額,30%用於招聘中醫藥專業人才。對緊缺優秀的中醫藥人才直接考核錄用,引進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中醫藥類人才不受編制限制。三是『破』人才瓶頸。將全縣鄉鎮(街道)衛生院高級職稱晉升名額打捆使用,創造性增設正高職稱,並對中醫藥類優先晉升。改革試驗工作啟動以來,鄉鎮衛生院晉升中醫正高職稱2名。四是『破』醫保限額。『三甲』醫院的收費標準仍然按二級醫院執行,將縣中醫院住院報銷門檻費降低一個檔次,全縣中醫藥診療服務費報賬比例提高10%。同時,還將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生產的4個中藥製劑和12個品種的藥品在全縣各醫療機構流通使用,並納入醫保報銷目錄。

立異求新,先行先試中醫藥發展新格局。一是『立』新規劃。先後制定出台【墊江縣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規劃(2014—2020)】等文件,從中醫藥事業發展體制機制、資金保障、人才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二是『立』新架構。成立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縣建設領導小組和『墊江縣中醫藥發展辦公室』(掛在縣衛生計生委),統籌協調區域內中醫藥資源和全縣中醫藥發展。成立中醫藥專家諮詢顧問團,適時對中醫藥建設工作進行效果評估。在縣衛生監督局設置中醫監督科,強化中醫藥監督職能,確保中醫藥安全。三是『立』新標杆。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先後建成國家『三甲』中醫院和國家『三甲』綜合醫院,墊江縣成為西部地區唯一擁有兩所『三甲』醫院的縣。通過標杆引領,建成了標準化的中醫館和國藥堂各1個,建成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5個和中醫藥特色衛生村室20個。四是『立』新機制。創新『縣管鄉用』機制,在縣中醫院、縣人民醫院設立基層衛生服務崗100名,公招新進人員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化輪訓後,下派基層衛生院服務。探索骨幹派出機制,將縣級中醫類別骨幹醫師派駐到鄉鎮衛生院服務1年,帶動基層中醫藥發展。2014年對已公招的25名中醫藥類『縣管鄉用』人員開展規範化培訓,兩家三甲醫院已派出8名中醫骨幹醫師在4個鄉鎮衛生院工作。

虛實相應,傳中醫之神

『看病難、看病貴』,難在群眾意識和醫療服務,貴在藥品價格和治病方式。墊江縣利用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將中醫藥文化氛圍之『虛』與減輕群眾負擔之『實』相結合,給『難』和『貴』開了張『中藥方』,讓中醫藥深入群眾心中,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和實惠,使群眾真正享受到中醫藥改革發展的成果。

以虛見實,加強文化建設營造中醫氛圍。利用中醫藥傳統文化優勢,圍繞醫療環境中醫藥文化的集中展示,通過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全縣醫療機構基礎設施的建築風格、景觀綠化、科室設置等,在醫療中突出中醫藥文化。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在城市建設中凸顯中醫藥文化識別信息,使之成為『千年古縣、牡丹故裏』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橋、欄、堤、道等為載體,採用石刻浮雕、鏤空圖案、詩詞歌賦等方式,呈現牡丹、芍藥、太極八卦等中醫藥元素,在城市建設中融入中醫藥文化。依託墊江中藥材種植基地資源和縣域旅遊資源,建成仙草園中醫養身體驗館、墊江國際牡丹生態苑等養生基地,同時通過太平牡丹園、通集牡丹文化園、沙坪樂天花谷、高安金橋荷園、永安玫瑰園等旅遊資源,打造中醫藥特色生態園區,把中醫藥文化融入生態旅遊之中。並圍繞宣傳教育傳播中醫藥文化,挖掘中醫藥古方、偏方,編制中醫藥經典讀本,傳播中醫藥知識。通過『看得到中醫樣、聞得到中醫味、聽得到中醫行』,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感受中醫、信賴中醫。

以實應虛,方便群眾就醫減輕看病負擔。中醫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在於『暢通群眾就醫渠道,讓群眾看病更加方便;推廣價廉有效的醫療技術,讓群眾就醫更加實惠』。墊江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以『三甲』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架』,通過1所三甲醫院與X所鄉鎮(街道)衛生院分別採取3種模式(緊密型、半緊密型、鬆散型)之一的『1+X+3』模式建立醫療聯合體,開展技術合作、人才流動和管理支持等,實現了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化、醫療水平現代化、醫療服務人文化、醫療消費低廉化,保障了基層中醫藥服務。現在,通過組建醫療聯合體及臨床醫師『縣管鄉用』,墊江已逐步實現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群眾在鄉鎮、村(社區)就能夠享受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中醫藥『簡便驗廉』優勢在基層得以發揮,群眾治病不再『難』、就醫不再『貴』。

下一步,墊江縣將繼續朝着『打好中醫藥基層基礎,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改革試驗方向,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深入普及中醫藥知識,廣泛傳播中醫藥文化,使中醫藥服務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維護健康,讓丹鄉中藥香飄四海,中醫藥文化世代相傳,中醫藥事業再創輝煌。(作者為重慶市墊江縣縣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