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醫藥發展鵬程萬裏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5-12-23 00:00| 發佈者: 文強| 查看: 3783| 評論: 0|原作者: 丁洋|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幾代中醫人艱苦創業、協調創新、跨越發展,推動了我國中醫藥相關產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開拓進取、勇攀高峯的中醫藥科技領軍人才,為中醫藥事業興旺林立棟樑。 中醫藥事業在這裏薪火相傳,特別在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幾代中醫人艱苦創業、協調創新、跨越發展,推動了我國中醫藥相關產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開拓進取、勇攀高峯的中醫藥科技領軍人才,為中醫藥事業興旺林立棟樑。

中醫藥事業在這裏薪火相傳,特別在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標準化研究、重大疾病防治及中藥新藥開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光輝的業績,無不體現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在中醫藥科研領域敢為人先、敢當重任的歷史使命感。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望京醫院、眼科醫院四家三級甲等醫院,以及針灸醫院、門診部兩所醫療機構,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在護佑百姓健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參與抗震救災等方面屢建奇功。

不僅如此,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藥界保持聯繫,推動着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傳播和應用。

2013年12月26日,全國第一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進站啟動會暨拜師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為傳承博士後導師頒獎。

推倒圍牆 吹響體制改革號角

『推倒圍牆,合作共享,攜手共進,和合共贏』伴隨這辦院理念,中國中醫科學院吹響了體制改革的號角。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介紹,推倒束縛中醫發展的圍牆,面向世界,面向多學科,交流融匯,和合共進,推動中醫藥學術進步,促進中醫藥國際化。『這是中醫人應該有的氣魄。』張伯禮說。

向『國家隊』的飛躍

實踐證明,機制創新,全盤皆活。經歷過『文革』的打擊,自1977年起,該院工作重點就轉移到了中醫藥科研上,依靠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三支力量,運用現代科學和中醫傳統方法,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堅持中西醫結合,以積極的姿態投入改革開放中。

2011年11月1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迎來了科技工作大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建立起科學合理、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造就一支體制合理,勝任繼承創新任務的人才隊伍,使科研臨床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成為名副其實『國家隊』的總體發展目標,提出建立一批研究基地、針對中醫藥關鍵科學問題聚焦攻關、將附屬醫院辦成國內一流的中醫臨床研究示範基地等重點任務。

2012年,中醫藥如何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努力的方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中醫藥繼承創新發展高峯論壇上,圍繞中國中醫科學院結構調整、人才建設與體制創新的探索實踐進行了深入討論。會議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充分發揮全國中醫藥科研院所、中醫藥優勢團隊的整合力量,圍繞繼承與創新,以人為本,以機制為先,圍繞醫改深化、產業發展及行業進步的重大需求,聯合攻關,力爭突破,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努力推動中醫藥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由於觀念的轉變,機制的創新,各研究所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中國中醫科學院陸續成立了中藥資源中心、中醫藥數據中心等,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傳承與發展共進

2012年,如何進一步構建中醫科學院人才體系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發展中的重要議題,全國部分中醫藥科研院所領導及專家學者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就創新團隊、人才體系、中長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內容進行討論。

傳承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基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3年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傳承工作會議上肯定了該院在傳承方面所做的工作。該院通過中醫藥傳承博士後等項目的開展,採用多種途徑和措施探索中醫藥傳承人才培養的模式,在『十二五』期間,緊緊圍繞繼承與創新兩個主題,充分發揮全國中醫藥科研機構、中醫藥優勢團隊的整合力量。

2013年1月21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傳承工作會議召開。

其中,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工作讓人眼前一亮。2012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開展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工作,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組織實施。他們將『博士後制度』引入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中,通過配備老中醫藥專家工作室、雙向選擇、經費資助等系列措施,為老中醫藥專家選聘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中醫藥人才,作為學術經驗的傳承研究者。

該院除了積極開展第五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外,近兩年還重點啟動了名醫名家學術思想傳承研究項目,百年中醫史專題研究,青年名中醫遴選培養及面向全國遴選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工作;同時佈置開展了名醫名家陳列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史研究、中醫文化建設規劃等十項工作。

『國家隊』與地方科研院所和合共進

2014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繼成立江蘇分院後,又成立了廣東分院,科學院的大門又再次擴大,『國家隊』與地方的聯合也走上了康莊大道,實現了科學院與地方科研院所攜手共進,和合共贏。江蘇分院和廣東分院的建立,將藉助中國中醫科學院優越的科研優勢資源,結合江蘇和廣東自身特點,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不斷提升臨床研究、疾病防治和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圍繞國家需求和醫改方向,結合分院優勢,集中精力開展重點領域的高水平研究。

堅持原創 夯實科研發展地基

60年來,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工作始終立足於解決中醫藥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注重中醫藥原創性工作。『十一五』以來,該院在承擔的350多項國家科技重大計劃、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有效整合了院內外優勢。

創新團隊領軍科研創新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是一項重大人才工程,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而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始終是中醫藥原創性工作的源泉。

時任該院副院長黃璐琦領銜的團隊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進行中藥資源調查與動態監測、道地中藥資源評價及形成機理、中藥資源保護和開發等三方面研究。2012年,該團隊入選為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

由廣安門醫院副院長花寶金領銜的『基於扶正培本治則的中醫腫瘤研究團隊』入選2013年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該團隊在中醫腫瘤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等相關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引領性的研究成果,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為開展中醫藥防治惡性腫瘤、提高臨床療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而今,中國中醫科學院實施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也是該院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推動創新發展和人才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對重點領域、重點群體的專項支持,帶動和提升了中醫科學院科技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成果凝聚原創性研究的心血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堅持科研的原創性是眾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這也成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諸多科研成果的『靈魂』。

從屠呦呦研究員因對青蒿素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到眼科醫院名譽院長唐由之創新白內障針撥套出術,成功地為毛澤東主席及柬埔寨前首相賓努親王等國外領導人做手術,該項目的研究榮獲了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再到陳可冀院士主持的『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及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我國首次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創新性研究榮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研究,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冠心病『淤毒』病因病機創新的系統研究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無不凝聚着科研人員原創性研究的心血。

截至2014年底,全院共獲得各級科技獎勵582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44項,全國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國科學大會獎18項。

明確方向 繪製新格局發展平台

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中醫科學院打破了科研與臨床脫節的難題,積極調整結構,確定科研與臨床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方向,使得該院科研成果突飛猛進。

中醫藥文化氛圍濃

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中醫針灸』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現在,針灸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和傳播,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有相關立法,針灸教育發展迅速。並且加大中醫古籍的整理與保護,廣泛開展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醫文化的科普宣傳。

傳統中醫發展逐漸營造出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國中醫科學院就是這樣一直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繪製搭建發展新格局的藍圖和平台。

科技平台建設國內領先

如今,這裏的科技支撐條件大大改善,科技平台和標準建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提升了全院的科技創新能力。

由該院副院長黃璐琦負責的『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中醫藥行業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該院科研人員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學技術,人機交互,構建了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的技術平台,基本解決了臨床與科研脫節的瓶頸問題。在國內及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心腦血管病藥物藥效學評價技術平台,評價治療心腦血管病新藥100多種。構建了基於醫藥衛生科學數據共享網的中醫藥科學數據共享平台,中醫藥科學數據匯交平台,中醫藥科學數據標準平台,為中醫推行科學數據共享樹立了典範。

醫院各具優勢領域

中國中醫科學院下屬的四家醫院,以傳統的中醫藥治療方法為主,結合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特別在一些優勢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療效,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已擁有重點專科70餘個,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各附屬醫院積極探索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研究型中醫院建設,從優勢病種臨床研究切入到重點疾病突破,從各單位鬆散合作到全院資源大融合,機制日益完善,有機形成了一體化網絡,優勢互補,和合共進。

新起點 迎接中醫藥新曙光

對外交流書寫發展新形勢

作為中國傳統醫藥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中醫科學院已與境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藥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及民間團體有着廣泛友好的聯繫與交流,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80多項合作協議。

在完成政府合作框架項目的基礎上,率先開展了中醫中藥防治愛滋病等項目,在與世界衛生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中,成立了臨床研究與信息、中藥、針灸三個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以此為起點,中國中醫科學院不僅打開了對外交流的大門,還吸引了全國多個國家的學子前來研習中醫,中醫藥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中醫藥國際標準也日趨完善。該院專家參加ISO/TC215 健康信息學全體大會時,代表我國提出的中醫藥文獻元數據和中醫藥語言系統語義網絡框架兩個提案已通過並成為國際標準。隨着ISO【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人參種子種苗】【中醫藥文獻元數據】和【中醫藥語言系統語義網絡框架】相繼成為國際標準並公佈出版,中醫藥在國際社會的認可度也進一步提升。

迎『十三五』發展新篇章

2015年,對中國中醫科學院而言,將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起點。

隨着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中醫藥發展的深度融合,必將為該院傳承創新,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有力支撐。

大鵬展翅九萬裏,鷹擊長空正當時。面對『十三五』新的形勢和要求,中國中醫科學院將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到2020年將建設成為全國中醫藥基礎與應用研究的主力軍,成為各領域及學科出標準、出指南、出成果、出經驗的高地。附屬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康復、保健於一體的,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的國家級示範性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使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中醫藥行業科技核心力量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更加凸顯,成為中醫藥行業的『國家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