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艱苦奮鬥承擔國家使命 團隊智慧引領中醫藥創新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5-12-23 00:00| 發佈者: 懋基| 查看: 7637| 評論: 0|原作者: 向佳|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青蒿素讓世界認識中醫藥 今年國慶期間,一個巨大的喜訊從瑞典傳回——由於發現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與兩名海外科學家分享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成為在中國本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青蒿素讓世界認識中醫藥

今年國慶期間,一個巨大的喜訊從瑞典傳回——由於發現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與兩名海外科學家分享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成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這是中國科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

屠呦呦在工作。  

諾獎讓中醫藥科研成果獲得國際最權威的認可,也將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青蒿素的研究上來。而這背後,蓄積的正是中醫研究院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奮鬥歷程。

1968年,為了貫徹落實毛澤東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應越南所請,中國出於戰備需要,由中醫研究院牽頭,聯合山東、雲南、廣東、上海等省市的醫藥研究單位組成『523』小組,開展全國性的瘧疾防治藥物協作研究。

1975年,毛澤東主席(前)手術後與唐由之(左三)等醫療人員合影。

自1969年起,時年39歲的屠呦呦正式加入『523』項目,擔任以中醫研究院『抗瘧中草藥研究』課題科研組組長。由於參加過西學中的學習,屠呦呦擁有紮實的中西醫藥學功底,因此她帶領團隊從本草研究入手,科研小組廣泛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查閱群眾獻方,請教老中醫專家。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收集了包括內服、外用、植物、動物、礦物藥在內的2000多個方藥。在此基礎上精選編輯了包含640個方藥的【抗瘧方藥集】,並以『中研院革委會業務組』的名義油印成冊,於1969年4月送交全國『523』辦公室,以給相關單位參考。

『在那個年代不會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都是集體共同奮戰。』屠呦呦回憶說。

此後,屠呦呦帶領的課題組對200多種中藥的380餘種提取物進行鼠瘧篩選,但均未獲滿意結果。後集中於中藥青蒿上,特別從【肘後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啟迪,通過對確定其正品、藥用部位、採收季節,尤其是提取方法的反覆研究,終於在1971年發現中藥青蒿葉子的乙醚提取中性部分(簡稱『醚中干』)對瘧原蟲有100%抑制率;1972年夏,經批准試用於30例臨床,全部有效。

『當時科研設備條件差,我們團隊只好買來幾口大缸用酒精包括後來的乙醚泡植物,再回收液體進行實驗。實驗從老鼠做到猴、狗、人。但是還有很多質疑聲,我就帶頭和幾個同事一起,在自己身上實驗。』屠呦呦印象中,隊員們都是日復一日的在小平房裏加班到深夜,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想着報酬,正是那份科學家對科研的熱愛支撐着他們走向成功。

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中國新藥審批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一類新藥證書。1973年為確證青蒿素結構中的羰基,又創製了在青蒿素結構中引入羥基的還原衍生物,即雙氫青蒿素。1992年『雙氫青蒿素及其片劑』獲一類新藥證書和當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類為主的複合療法(ACT療法)向所有瘧區國家推薦作為瘧疾的首選方案,2010年全球採用ACT治療的約1.8億人,治癒率達97%。

可以說,青蒿素的發現是發掘研究中醫中藥的成功典範,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給毛澤東治好白內障的

中醫手術

1974年,當時人們並不知道毛澤東主席因患白內障已經幾近失明一年多了。而人們過了很久都不知道,在為了給毛澤東進行白內障手術準備期間,中西醫學進行了一次『大比武』。最終以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唐由之領銜的中醫手術方法贏得了認可,由唐由之及助手高培質為毛澤東完成了手術。

開始,無論是毛澤東還是黨中央,對待白內障一直採取保守方法。影響毛澤東白內障手術的,主要是他患有慢性肺心病和咳嗽。當時西醫進行白內障手術有4到6毫米的切口,術後還要縫5針,無論術中還是術後,如果咳嗽厲害了,縫合處有可能開裂。因此在回答為毛主席手術成功的把握時,西醫只有85%。

而中醫用針撥術治療白內障需要幾分鐘的手術時間,切口只有1.8至2毫米,無需縫合,更適合年老體弱的患者。這是自1959年起唐由之從【眼科龍木論】等中醫典籍中尋找手術治療白內障的方法。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屍體解剖和臨床實踐,突破了西醫在『睫狀體平坦部』不動手術的禁區,發展創新了傳統『金針撥障術』『針撥吸出術』和『白內障套出術』,研究並發掘出來的『白內障針撥術』,保持了撥針術的主要優點,擴大了適應症。

儘管截至1974年,唐由之已經成功地幫助6000多名患者重見光明,但他仍然不敢在毛澤東的手術前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回答中醫用針撥術給毛澤東治療成功的把握時,唐由之的回答也是85%。

到底讓西醫還是中醫給毛澤東做手術,中西醫專家們開始了『比武』。中央組織考察了中西醫進行白內障手術後病人的傷口癒合情況、復明情況及身體的各項反應,根據跟蹤考察比較的結果分析,並考慮到毛澤東自身咳嗽不止的病情,黨中央決定把毛澤東的白內障手術交給了唐由之。

基於毛澤東自身咳嗽不止的病情,以及中西醫兩種手術的對比和分析,黨中央經過再三研究,把毛澤東的白內障手術交給了唐由之。

唐由之不負眾望,巧妙地說服毛澤東同意手術。1975年7月23日,經過10個月的精心準備,唐由之用『金針撥障術』不到10分鐘的時間,便使毛澤東的眼睛成功復明。

在此前後,唐由之還用類似技術為柬埔寨賓努親王、朝鮮金日成主席和印度尼西亞瓦希德總統成功施行了白內障手術,使他們的眼睛得以恢復光明。

『金針撥障術』和『白內障套出術』的發掘、創新與運用,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病的典範,它使古老的中醫眼科理論和傳統技法在新中國發揚光大,使中醫學蜚聲國內外,為保護人類視力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風靡美國的針刺麻醉技術

針灸可謂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鋒,目前已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而針灸走向世界,還得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

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隨團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詹姆斯·雷斯頓得了急性闌尾炎,經藥物麻醉後做了闌尾切除手術。術後第二天,他又因腹痛接受了20分鐘的針灸治療緩解疼痛,自述效果非常好。基辛格在新聞發佈會上特地提及此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期間,周恩來總理陪同他觀看了針刺麻醉下進行甲狀腺切除手術,紀錄片【尼克遜參觀針刺麻醉】記錄下了這些鏡頭;同時,基辛格、黑格將軍也目睹了針刺麻醉下實施肺葉切除手術,並為百思不解的針灸麻醉所傾倒。

有意思的是,尼克遜訪華期間,我國政府除了向美國人民贈送了大熊貓『興興』和『玲玲』等國禮之外,還有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國針刺麻醉】一書。尼克遜回國後,美國很快就出現了『針灸熱』。

事實上,幾千年來中醫已經積累了針灸治療各種痛證的豐富經驗。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客觀評價和科學認識針刺麻醉,我國科學家對針刺麻醉的作用機理進行了長時期、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從1958年開始,上海、西安的有關醫療單位率先開展研究,應用針刺麻醉配合西醫手術。1971年7月19日,【人民日報】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國將針刺麻醉術成功地應用於外科手術,這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

同年9月,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中醫研究院調集針灸研究所和經絡研究所的相關人員40多人,重新組建起針灸經絡研究所,與當時隸屬於中醫研究院的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及其他西醫醫院協作,共同開展針刺鎮痛的研究。

中醫研究院還與北京同仁醫院、協和醫院、保定地區第四醫院合作,觀察針麻手術過程中肌電、呼吸運動、呼吸流量、血管容積、脈搏波等指標的變化與患者主訴疼痛的程度及關係,初步觀察到肌電波幅、呼吸頻率、呼吸流量大小等變化均與疼痛有着密切關係,可以作為疼痛反應的客觀指標。

隨後,中醫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們用電生理學的方法,研究大腦皮層在針刺鎮痛中的作用;用生物化學的方法,研究腦內單胺類物質在針麻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同時,採用組織化學方法,探討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和膽鹼在針麻鎮痛中的作用機制。針麻鎮痛效應外周機制的探討,克服了技術方法上的許多困難,證明不同頻率的電針對外周鎮痛具有一定的效應。此外,還開展了針刺克服內臟痛與內臟牽拉反應機理的研究。

通過系列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初步觀察到針刺鎮痛與腦內某些單胺類物質的含量變化有關,大腦皮層參與了針刺鎮痛過程。

中醫藥傳向世界的中堅力量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學術交往大為減少。但由於中醫藥顯著作用及良好的療效,仍然受到國際友人的重視。中醫研究院繼續擔負起對外交流窗口的角色,出色完成了各項歷史任務,成就斐然。當時,周恩來總理委派了不少著名老中醫出國為友好國家的元首、公主治病,並派醫療隊到阿爾及利亞、馬爾他等國家開展醫療援助工作。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後,衛生部以中醫研究院為主,組成中華醫學會中藥針灸醫師代表團,應邀參加日本東洋醫學會和日本針灸學會年會。

1974年,中醫研究院曾接待美國首次來華的中草藥考察組,塞浦路斯、墨西哥醫學代表團,羅馬尼亞考察團,匈牙利、波蘭針灸考察團,日本、越南中醫藥學習團。共接待來自智利、南斯拉夫、剛果、英國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67批,354人次。同年,中醫研究院派人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國際腫瘤討論會等。通過以上相互學習交流,擴大了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

1974年,根據國務院科教組的通知,中醫研究院舉辦了第一期外國留學生班,學員主要來自越南、加拿大等國家。此外,中醫研究院還為朝鮮、老撾等發展中國家培養了留學生和進修生。

自1975年4月23日,根據衛生部、外交部等要求,並經國務院批准,受世界衛生組織委託,由中醫研究院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針灸培訓班』正式開班並招收第一批外國學員。

國際針灸培訓班。

『國際針灸培訓班』通過聯合國多邊援助途徑,有規模、有計劃地集中培訓外國學員,向全球傳播中醫針灸的理論知識和治病技能,這是一項具有開拓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對世界針灸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建院初期,中醫研究院就開展了以針灸為主的對外培訓工作。20多年後,中醫研究院對外培訓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優勢,對國外中醫藥和中醫針灸的研究者、臨床工作者和愛好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受國家委託,自1975年以來,中醫研究院先後舉辦了20期國際針灸培訓班和4期中醫骨傷培訓班,為80多個國家培訓了400多名針灸、骨傷科人才。他們回國後,成功開展中醫針灸、骨傷科方面的臨床工作,受到本國人民的歡迎,推動了中醫學術在國外的傳播。

編撰【全國中草藥匯編】

1965年,毛澤東主席發出『6·26』指示後,全國各地發掘和利用中草藥防治疾病出現了很多新的成果,各地應用的中草藥達3000種以上。但由於使用經驗不同,藥名不統一,不便交流和推廣。

1971年2月,全國第一屆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發佈了『關於全國中西醫結合工作情況和五年規劃的報告』,提出了編寫出版【全國中草藥匯編】的要求。

1972年,【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專家合影。

因此,在衛生部的領導下,由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北京生物製品檢定所3家單位負責主編,協同天津、黑龍江、遼寧等9省市的有關單位,用3年半時間,於1975年編寫完成【全國中草藥匯編】一書,同時還完成了【全國中草藥匯編彩色圖譜】。該書的編撰是新中國首次集中全國中藥研究領域的優勢力量,有組織地大規模發掘、收集、整理與研究傳統中藥知識,使中藥學的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

【全國中草藥匯編】正文收載中草藥2202種,附錄1723種,連同附註中記載的中草藥總計4000餘種;【全國中草藥匯編彩色圖譜】選收中草藥彩圖1156幅。正文中每種中草藥均按正名、別名、來源(學名及藥用部分)等項順序編寫。

【全國中草藥匯編】及【全國中草藥匯編彩色圖譜】的編撰,對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進一步發掘中國醫藥學這個偉大寶庫,更好地為人民防病治病服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